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5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力復之。四十二年,洪水衝決,湖廢。萬曆六年冬,知縣林庭植議復築之,并葺舊堤。因工費甚繫,未果。

柳塘 在縣北三里許。周圍八十餘畝,白雲岩水注焉。宋端平二年,郡守朱挺築堤取水,灌田三百餘畝,四圍栽柳,故名。

天湖 在邑後三里,平地中浸半畝許,水嘗清不竭。

犀牛池 ,在霍山頂上浮丘之境,水澄清一畝許,有石偃臥如犀,口嘗噴紫氣。

三沙洲 ,在東山下百步許,其色三,昔人目為「吳潛之靈跡。」

「蘇堤 」 即「蘇湖」 ,在嶅湖之東,蘇子由築。元至順二年堤潰後,水乃西,今復東注。

「趙王井 」 ,在廣孝寺內,味甚清,城西百家汲不竭。

育秀泉 在儒學東廡。明成化間,檢府張璘浚。一視泉在宮牆外。明萬曆己卯浚。

長樂縣

龍歸洞 ,在大望山西南。

「甘磚 」 自龍歸洞發脈,為樂之祖山。

橫坑 在大望山西南

《朝山 》自橫坑發脈。

霍山 ,自龍歸洞右折一臂,行十數里,巉巖高出雲表,而為長樂、龍興之巨鎮。

「相迎嶺 」 ,自甘磚迤邐而南。

馬牙石山 去相迎嶺數里,巍然而張者即此。仙掌山 ,去馬牙石山三里。

迎龍山 去仙掌山五里,迎龍山頓起而三,號曰「三台。」

紫金山 自三台中出,縣治扆之。

《五華 》自紫金山西出。

《東皋 》,自紫金山東出。

東嶽山 :在縣治之東。為縣治之青龍。

東山 :在縣治之東,為縣治外青龍。

天祖岡 去東山二里

黃沙嶂 去天祖岡二十里。

七都山 ,去黃沙嶂三十里。

梓皋山 ,去七都山四十里。

元帝山 在縣治西,縣治以「是山」 為白虎關。王嶺 在縣治西,縣治以「是嶺」 為外白虎。西林 在縣治西,縣治以「西林」 為近案。

仰止山 ,在縣西五里。

仙人嶂 :在縣治西三十五里。

羅經山 在縣治西五十里。《天羊丫》在焉。塔岡山 在縣治之南二里。舊傳,宋時有塔,及明萬曆年間建塔於上,為縣治第一重門戶。「弔鍾山 」 為縣治第二重門戶。

巖背嶺 :為縣治第三重門戶。

天柱山 ,在縣南九十里。其勢高聳,險道傾仄,絕頂可容千餘家。

壽春山 在縣治北,自三台山而後十里。樟樹塘山 在縣治北,與壽春山近。

中道山 :自樟樹塘山稍折而東。

增益嶂 :在縣治東南十里。

南塘嶂 在縣東南三十里。

牛岩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有坪二級,可容數百人。下有岩,避亂者多居之。

鵝公嶂 在縣東南六十里。

瀛山 :在縣治西南二里。

蒲石髻 在縣西南三十里。高聳插天,其上有泉,常溢下注。

巫峰 ,在縣西南四十里。怪石崔峨,上凌霄漢。天雲嶺 ,去縣六十里。

寶心嶂 ,去縣一百里。

洋田金榜石 ,脈自霍山來。

葛洲嶂 支分自相迎嶺,歷車塘而過墨湖,逆上,即此。

上桑山

「下桑山 ,過墨湖而順出」 ,即此二山。

九龍岡 在清溪

鳳坑山 :為縣龍之右障。

天羊丫 脈自橫坑來,歷兩頭塘入玳瑁山,即此。

漆木嶂 自天羊丫另分一枝而起,為是山石馬髻 由漆木嶂折五里,介在永安之境。聞麖嶂 亦與永安為界,舊名「簾紫嶂。」 宋文丞相駐兵於此,聞黃麖鳴,因徙南嶺而更今名。烏禽嶂 在黃麖山之南。葵頭嶂 與海豐為界。

七輋山 :在葵頭嶂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