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5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律水 在城南百里,源出曲江界,與清化水合。躍溪 在城東一百里,源出龍南界,至杜安村與湞水合。舊傳溪中有龍躍去。

陸源 在城北五十里,合湞水。

朔源 在城東一百五十七里,源出信豐甜菜嶺,經都坑入縣界,合清化水,其源朔長而晦。消涼源 ,在城東南五十里,出天柱山下,合清化水。一云出信豐律竹嶺下入斜階。

澹源 在城東南三十里,出謝公山,與墨江合。「肥水 」 在城西南十五里,源出曲江雲溪嶺,東北流合斜階水。

杜安水 ,一作「都安」 ,城東北四十里,源出信豐深髻鐵子源,西流與湞水合。

洗缽泉 在蓮城寺,舊傳傅大士滌缽處。鳳井泉 在城東五里。梁天監中,鳳凰集此。溫井 在清化,上名溫池,可浴;下名熱池,可烹。溫泉 一在陸源,一在躍溪,一在葫蘆洞。花管灘 在城西五里。

羅公洲 :在城西。晉羅君章居之,因名。

《府志未載山川     通志縣志》

始興縣

天馬山 :在城西十里許。巍然屹立,形似天馬。俗呼為「馬頭棟。」

小武當山 在城東七十里躍溪都。其山巍然峭壁,高數十仞,上至半嶺有巖洞,廣可二畝,內有北帝銅像,極稱靈驗。登陟者皆攀援石壁,牽紐而上,俯視巉巖,畏不敢下。當年北帝寶像重數百觔,數人捧齎而上,不俟牽紐,亦見神靈之異。今俗名為「小武當山。」

五魁山 :在城南三十里。學宮對峙,五峰聳秀。筆架山 與五魁山相連,三峰奇麗高矗,中峰尖聳,儼然筆架。

珠龍巖 在縣東十五里,地名「旱溪」 ,水高約二十丈,廣計畝餘,春夏瀑布如滴珠垂玉。尤可異者,巖前沙石颺下,即主雨兆,決不爽也。巖前地方寬敞,桂松叢集,幽雅堪娛。

官石巖 在縣西五十里。巖儘高大,內有宋敕封石上飛雲「三品將軍墓。」 歲時亢旱,各鄉人於此祈禱,名曰「掃巖」 ,而雨輒至,其靈異常如此。飯籮石 在縣南五十里平原中特起石峰,方廣一畝,高三丈。周圍方平,形如印橐,與玲瓏對峙。世傳仙人所遺飯囊,故名之。

畫眉石 ,出墨江,一名「墨石」 ,黑如墨,可以畫眉。「頭巾石 」 在清化石,距縣七十里,形如頭巾。故凡新任司官至,先從間道而入,於上任後致祭而後過之。

魚王石 在縣東五十里。由都安水逆流至山口鰣魚坑,內有一石,每春鰣魚拱集,有「相朝之像焉。」

辛井 在烏石,距縣十五里。其味辛,飲之力同於薑。

石泉 處處皆有,惟縣東五里官路旁石穴寸許,有泉涓涓流出,清潔甘溫,異於他處,可掬飲數十人,雖歷三冬,盈盈不竭。《醫方》謂:「此水重於他處,食之令人肥健,體潤不老,與乳同功。」 試之果然。

水利附

保昌縣。附郭。

凌陂 在城北二十里。宋天禧間,保昌令凌皓鑿渠堰水,溉田五千餘畝,故名。嘉泰間,知州劉篆脩。明洪武乙亥,知縣岑仁忠脩。正統壬戌,知府鄭述重修,訓導朱晅記。成化庚子,知府江璞重脩。

葉陂 在城北二十里。明洪武三年,知府葉景龍刱翰林學士晉安張以寧《記》。

連陂 在城西南二十里,宋知州連希覺刱。虎岸陂 在城東六十里。明洪武壬戌,鄉民王以敬刱溉田二千餘畝,岸有石如虎,故名。珪塘陂    楊凹陂。

澗頭陂 俱在城東一百里崇仁都。明永樂間刱。嘉靖壬午,鄉民葉中憲等題奏,准行察院斷令,夏秋築水灌田,冬春通船行貨。隆慶庚午,知州林應節刻碑太平廠前,以示遵守。

永灌塘 一在城東,一在脩仁。

大湖塘 在城南二十里脩仁都。

長豐塘 在城東五里東廂都。

湖口塘    新塘 俱在城東五十里烏源都。明洪武乙亥,知縣岑仁忠刱。

羅陂 在城東四十里烏源都。元至正間刱。寶陂 在城東三十里迎春都。明洪武乙亥,知縣岑仁忠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