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5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丹桂亭 在學後。宋嘉泰間,知州梁克俊建。明成化十年,秦宣重建。

迎春亭 在邑東五里。明萬曆七年,知縣林廷植查東嶽宮墀前侵地築之。是夏大旱,禱雨於斯,有應,因名「喜雨。」

辰告亭 在雷鄉驛左

皇華亭 在邑東獅石上。

息勞亭 在嶺西。明萬曆六年創建。

放生亭 宋守彭彥班值荒節省,郡人愛之,創亭以尸祝。

浴風亭 :在東山書院之左。知縣彭峻偕紳士講學,憩遊於此,因構亭焉。

水心閣 在廣福寺。嶅湖環繞,前峰疊秀,為此邦登眺勝處。

御書閣 宋郡守宋煜建。端平三年,州守宋翊重建。

「正相塔 」 色蒼貌古,攲斜欲仆過客,居民怖甚。偶於順治年間挺然矗立,群驚其為神異焉。新塔 在邑西十里。明天啟二年,知縣唐希孔創建。崇禎十一年,知縣龍相竣工。

長樂縣

古縣 在今縣治東南五十里七都九龍岡下。古塔 在塔岡山,廢已久,今建塔即其地。「尉佗臺 」 在縣西五華山下。

曾洞嶂 下有毒泉,宋時鐵板僧據嶂中,時有鄒太尉引兵征之,去毒泉二尺許,以劍倳地中,泉隨劍入,地遂不為害。今其鄉有鄒公廟。聞麖嶂 舊名「簾紫嶂」 ,長樂、永安分界處也。宋景炎二年,丞相文天祥駐兵於其巔,聞黃麖鳴,遂徙南嶺。今階級尚存。

忠臣嶺 在縣南四百里,即前南嶺。宋文丞相屯兵於嶺下,時軍中無燭,令卒採竹燃之,火光照人,至今如之。地多蚊蛙,軍士不寐,公祝而絕之。嶺北有泉,即前毒水井,軍士或飲而死,公禱而止之。以忠誠所感,呼為「忠臣嶺。」

《且止亭 》在董園。有司奉雍公命建,以為迎接上司之所。

興寧縣

學士祠 又名探花祠。《惠大記》云:在洗硯池上,明洪武初,廢於兵火。

皇清順治間,知縣胡繼武復建於「洗硯池」上。有《邑人》

黃欽記

元妙觀 ,在城北,近東郭,久廢。遺鐘現存明倫堂,有「元朝延祐」 年號字跡。

隆興寶塔 在縣南二里。明萬曆三年,知縣劉應龍創建。高七層。塔前建寺曰「隆興。」 崇禎十六年廢。其址今建為盂蘭寺。

齊昌府 ,在縣北五里洪塘坪南。漢劉鋹置,使其子鎮之。宋開寶中廢。

武㜑故城 ,在縣西二里。五代時,縣嫗武姓者糾合村落,築城自衛。

古塔 在縣城北三里。五代置齊昌府時建,今存其半。

翰林堂 《宋學士羅孟郊故居》。

洗硯池 ,在神光山。學士洗硯,因名。

曾子湖 ,羅孟郊冬月解衣下湖,取魚供母,鄉人因名。

留湖田 在縣東南一里東海橋背。《讖》云:「水打留湖田,興寧出狀元。」 宋初,河水急旋流於此,孟郊應之。

迎春亭 在縣東二里。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陳其箴創建,今已廢。

壯觀亭 在縣東北十里。

顯忠亭 在縣東北半里。

乾坤一覽亭 在縣南六里。明嘉靖二十四年,知縣羅衣創建。

大觀亭 在縣南六里

豐濟亭 ,在縣南三里。蕭瓚造,為行人待渡之所。

迎恩亭 在縣西南五里,久廢。明成化十六年,知縣侯爵再建,又毀。正德十三年,知縣祝允明復建。圮後,邑人黃文祖修之。

暑雨亭 在縣西南十五里黃土嶺。明成化十七年,知縣侯爵建。嘉靖四年,知縣應鵬衝大拓之。

一鑑亭 在西河橋外。明嘉靖三十一年,知縣黃國奎建。

中道亭 在縣西十五里。明隆慶二年,副使張承弘立於興寧、長樂界中。

興濟亭 在橋之南。明萬曆二十一年,知縣李希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