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西南,有址,編戶五十五里。康熙五年,因濱海寇患,無年無之,三次遷斥,并全縣裁斥訖。七年奉

旨展復。八年,署縣通判閆奇英依舊基重建。

蓬洲守禦千戶所 明洪武三十一年,百戶董興建。圍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五尺,門四。原屬揭陽。嘉靖四十二年,改隸「澄海。」 天啟五年,知縣馮明玠修。康熙五年遷斥。七年展復,署縣通判閆奇英重建。

修水寨城 在澄海縣西蘇灣都。明洪武三年,指揮俞良輔創築。圍二百一十三丈八尺,立四門,鑿池置水關,西北隅通海港,可泊戰船。其池圍二百一十丈,深一丈。展復後,署縣通判閆奇英新建。圍二百丈,高一丈四尺。

鷗汀寨 ,隸澄海;通判閆奇英因舊址重建。圍六十丈,高一丈四尺。

樟林寨 在澄海。通判閆奇英新建。圍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

普寧縣城池 ,明嘉靖四十三年,析潮陽、洋烏、泧水、黃坑三都,置縣貴嶼,名普寧。初立,知縣趙鉞時在貴嶼,借居民舍。萬曆三年,知縣劉鈍築縣城於厚嶼,規模略定。至十年,歸洋烏、泧水於潮陽,僅存黃坑一都。十四年,僉事盧仲佃諭知縣趙獻改析舊料,築建今縣。門四:東曰凝和,西曰阜財,南曰迎薰,北曰拱極,門各有樓。其年始濬溪為壕,以瀦潮水。北達府一百二十里,東潮陽,南惠來,西北揭陽。廣袤四十里。城高一丈八尺,崇禎間,增高三尺,圍六百餘丈。順治乙未年九月,海寇陳豹破縣,將城摧拆平地。丙午年三月,寇退,知縣張如榜復任,督民夫修砌如舊。共編戶一十四里。

平遠縣城池 :嘉靖三十八年,設通判府於程鄉豪居林子營。四十一年,割福建武平、上杭、江西安遠、廣東興寧地置縣,隸贛州府。四十三年,議還武平等三縣地,惟程鄉之義化、長田、石鎮三都併興寧之大信一都合為縣,名平遠,隸潮州府。西達府三百八十里。東上杭,南程鄉,北贛州。周圍五百二十丈,高一丈二尺,門四。萬曆二十五年,知縣王文雷建鎮山樓,設警鋪一十二間。城北依山,其池東西、南三面皆阻水,廣二百里,袤二百五十里。崇禎間,增高三尺,編戶四里。鎮平縣城池 ,明崇禎六年,石窟、焦嶺之間,草寇竊踞,至勤三藩之師。巡按錢守廉相度會題,析程鄉之松源、龜漿下半圖、平遠之石窟一二圖,共「四里。」 諭平遠令沈惟耀築置今縣。南達府三百六十里。東上杭,南程鄉,西平遠,北武平。廣八十里,袤七十里。城圍八百丈,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五尺。垛口九百,門樓各四,敵樓八座,水關二洞。十年春雨,衝圮一百五十丈,知縣胡會賓修。十一年,濬壕,起東南至西北,五百丈,闊一丈,深五尺。康熙十一年,霖雨,衝壞十餘丈,知縣程夢蘭委典史馮士槵督修。編戶四里。

潮州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海陽縣附郭。

廣濟橋 在城東,跨韓江上。廣二丈,長一百八十丈。舊名「濟川西洲」 ,創於宋州守曾汪。後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增築為十東洲,創於沈宗禹,後陳宏規、林㟽、林會增築為十有三。久之,洲壞梁斷。宣德中,知府王源壘石為墩二十有三,架亭屋百二十有六,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梁,更今名。會稽姚友直為之記。弘治中,大水,梁壞,同知車份重修石洲,建亭屋二十間。正德中,知府鄭良佐、譚倫易梁以石。嘉靖間,知府丘其仁立橋東西二亭,以息過客。而橋南北皆甃石欄,而圬以灰。歲僉橋夫四十四名,渡夫十名司守。萬曆間,御史蔡夢說重修石梁。崇禎間先火災。

皇清順治庚寅,鄭成功燬之,亭屋石梁,存者僅十一。

後,總鎮郝尚久將城內旗竿暫架為梁。次年,道鎮府委蔡元將杉木造為橋梁,蓋板,便民往來。癸巳,郝尚久叛,又自毀木橋數洲。後署道田委蔡元仍修橋梁。乙未年,知府黃廷獻將大木頭架造二洲,并修理別洲。辛亥年,學道遲宣、知府宋徵璧,委經歷童士超督造橋梁。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四夜,橋洲有聲,驟倒一洲知府林杭學修建。十九年,知府林杭學委生員李奇俊重建橋梁及浮船路板。

太平橋 在大街,引上水門江水繞縣治。《去思橋 》在城西北隅。宋嘉定間趙謐建,以謐有惠政,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