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預備倉 舊三處一在城嶺西道行署後,明成化七年知縣王華重建,額「常平倉。」 萬曆三十三年,知縣彭名世再修。一在大圃都劉步村金溪,成化七年縣丞莫讓建。一在寺山都上林村,成化七年主簿張宿建。今俱廢。

義倉 在縣治西,貯察院紙贖稻穀。明萬曆三十三年,知縣彭名世重修。

養濟院 在城北一里。正德間,知縣張思齊建。萬曆四十四年圮。崇禎五年,知縣張紹文「捐俸修葺。」

「惠民」 藥局 在醫學,今廢。

漏澤園 在城北二里

新興縣治 即古新州遺址。「舊在城東。宋咸平六年,移城八十步,後復移於城東百三十步。」 明洪武二年,革新州為新興縣,縣丞孫守正始以舊址建焉,規制咸備。正統間,知縣雷晏、縣丞吳亮、主簿夏謐相繼修繕。天順七年,燬於賊。成化五年,知縣唐京重建正堂、儀門。成化六年,署縣教諭陳叔冕建旌善、「申明」 二亭。嘉靖二十四年,知縣褚東山增修廨舍。二十七年,知縣陳彷建「體仁」 坊於縣門。明年,縣丞姚階建鼓樓六房及土地祠。三十九年,知縣周崑建庫樓。隆慶五年,知縣鄧應平重建縣堂。萬曆十二年,知縣趙德懋重建鼓樓。今制,堂後為知縣宅,堂左為庫,庫左為縣丞宅,其南為典史宅,堂右為贊政廳;廳右為主簿宅,又右為預備倉,其南為吏廨。堂前兩廊為房科。正前為儀門,門外左為迎賓館、土地祠、常豐倉右為獄房。正前為鼓樓,樓外為旌善、申明二亭。知縣宅原接天王堂土山。萬曆十七年,署縣通判余相培土建樓,接連地脈。天王堂前有榕樹,大數十圍,唐時所植。

布政分司 明正統四年,知縣雷晏創建。左參政黃顒、知縣周崑相繼修繕,年久漸圮。崇禎十三年,奉欽依變賣充餉,廢入民間。右有《周公遺愛祠》,崇禎年間奉旨變賣入於民間。

兵備道 即古新興舊址。明洪武二年,縣丞孫守正創為按察分司。二十七年改嶺西道。成化四年,僉事陶魯於堂左建《冰玉壺》。

府館 明成化元年,知府黃瑜建。六年,教諭陳叔冕建後堂、廂房。萬曆間,舉人劉夢賜請改建塾館。

常豐倉 舊在縣西。明洪武十六年,知縣程希灝遷於城東。成化二年,主簿曹復起建於儀門左。弘治七年,知縣蒙惠重修。萬曆二十五年,知縣姚舜牧改建。倉廒三間,在舊廒之下。

立將巡檢司 在縣西南八十里寧化都潭河村。明洪武元年,巡檢曾文濟建。天順元年,巡檢田重輝重建。

陰陽學 在縣署東。明永樂元年建,後為「古筠書院。」

醫學 在縣署西。明洪武二十七年建,今廢。僧會司 在龍興寺,今廢。

道會司 在元妙觀,今廢。

預備倉 在城內西北。明成化三年,府經歷吳浩建。成化八年,知縣項德輝重建。廒五間,胡堯時重修。

養濟院 在南門外一里許。

漏澤園 在南門外二里。

陽春縣治 ,即古春州,創建無考。宋皇祐二年,知州薛利和重修。明洪武永樂間,知縣黃「景明、主簿江源相繼修建正廳、後堂。正統四年,知縣宋啟增置旌善、申明二亭。景泰五年,知縣李福海重修正廳及六房。成化十九年,知縣丘祥建鼓樓、儀門。弘治十五年燬於寇。」 嘉靖四年,知縣事通判黃寬重建正廳、後堂、知縣典史宅、六房、庫房、譙樓、儀門、旌善、申明亭及獄房。三十二年,正廳、後堂及獄房俱圮,知縣謝復生重建。

皇清康熙十年,重修後園曠地,募民架屋為「縣後屏。」

障。今制:正堂、後堂各三間。幕廳在正堂之左,龍亭庫在正堂之右。其後為庫樓,兩廊為六房。儀門之外,左為土地祠,右為獄,前為譙樓,外為旌善、申明二亭。正堂左上為知縣宅,下為典史宅、布政分司 ,明景泰五年,知縣李福海建。嘉靖間,知縣謝復生重修,歲久傾頹。隆慶間,知縣許宗承重建。

兵備道 明景泰五年,知縣李福海建。正德間,照磨劉柴、知縣黃寬重修。萬曆四年,兵備移駐,遂廢。

府館 「明景泰五年,知縣李福海建。弘治間,通判戴澄重修,今廢。」

際留倉 在縣東南隅。明永樂間建,成化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