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間獞巢其上,參議周用、副使王大用勦平之,改名「白鶴。」

老鴉逕 在縣東北一百里歸仁鄉。深山大箐,天日罕睹。

大圍山 在縣東北一里西廂光孝寺後。宋儒學故址存焉。

東山 一名「掛榜山」 ,在縣治東五十丈,延袤三里許,形如屏。古有封川學,宋於山下建三舍學今俱廢。

紗帽嶺 在縣東一百里,與東山對峙。

先鋒嶺 在縣東四里。高拔諸峰。

仙鳳山 在縣東十里,以形似得名。

仙人山 在縣東二十里坊場鄉狹田村。圓珠山 在縣東三十里坊場鄉茅坦村。鳳凰山 在縣東四十里坊場鄉,上多鶴膝竹。雞籠山 在縣西三十里。其脈廣遠,左連廣西,右襟西寧。

分界村 在縣西三十里,有大榕樹,廣東、廣西各植一株,相去不數步,候其榮瘁,以卜衰旺。白沙嶺 在縣東南三里,一名天馬山。拱抱縣治,西江匯其下,建《太乙文》塔其上。

綠衣嶺 在縣東南五里,與紗帽先鋒白沙嶺相連,稍北為羅客山。

濯錦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即錦石山也。西山 在縣西南十里,即錦錢山,在隔江。高五十丈,周五里,峰巒峭拔,旁石坂丈餘,有巨人跡。歲旱,以水濯之則雨。

會龍山 在縣南二里。層峰疊秀,縣之案山也。聖石 在縣南十五里修泰鄉吉羨村。青山上有仙跡。歲旱,鄉人引水澆其跡,輒雨。山下有祠。扶靈水 在縣北一百里文德鄉。合流連水,至臨口村入於賀江。

廣信河 在縣北一百里。源出老鴉逕,至文德鄉魚牢村入於扶靈水。

孔生水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宋季有三孔家宦寓,子孫世居於此,因名。外有孔旁水口,流入賀江,始建「孔生鋪。」

靈潭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文德鄉覃村,孔生水之西。相傳有龍居焉,旱禱之,輒應。

東安水 ,在縣西北二十里。源出蒼梧縣東安鄉,至三家口入於江。

谷墟水 在縣東十三里。源出麒麟山,經德寧、坊、場二鄉,至小口村入西江。舊志名豐溪。《通志》作「風溪」 ,源出豐壽山,非也。

顓山江 在縣東一百里德寧鄉滑泥村。源出東北諸嶺,入谷墟水。

龍蓬灘 ,在縣東一百里。水中有米升石,水乾石見則年豐。

賀江 在縣西十里。一名豐溪。源出廣西富川縣靈亭鄉桃武巖,南流合賀縣水,東流合橘江。古令、金鏤、東安、扶靈諸水,至靈洲入於西江。劉隱之誅亂民,蘇章之敗楚兵,潘崇徹之屯賀江,皆此水也。

靈洲 在縣西十里賀江水口。廣一里,長五里,水環匝之。上多蘆葦,鳧鷖所棲。春夏泛溢,洲常不沒,與水浮沉,因以靈名。宋知州田開詩「海上荔枝莊」 即此。知州方維有《靈洲漁唱詩》。

蟠龍水 在縣東南十里。源出蒼梧縣留竹山,經修泰鄉,南流數里入於江。其水宛轉如龍之蟠。弘治七年,鄉民堤其下流為塘。

新婦磧 ,在縣東南十里蟠龍水口。形如笄,因名。

鴉頭石 在縣東南十里。蟠龍水俗呼「丫頭石。」 西江水 在縣南五十餘步。自蒼梧七十里至靈洲,合賀水,環城西十餘里,稍南復東,經德慶、高要入南海。有潮汐,春夏潦漲,湍急無可見。秋冬每日早暮,潮高三尺,次則一二尺。

蟠龍井 在東山之下,泉水甘美。《明一統志》謂:「有龍潛其下」 ,古儒學在此,取伏龍之義。

景星井 在登高山下,宋時鑿,泉出清冽。育賢井 在舊學西,常溢而清。

泮林井 在舊學東,四時不竭。

麟山井 在麟山驛右,澄湛不涸,味甘且冷。「躍龍井 」 在遵化門外東塘西畔。

樊山井 在縣南門內。明正德八年,知縣樊立鑿。萬曆十年,知縣周日暹砌以磚石。

錦衣井 在城西腳下,知縣周日暹募鑿。「觀埇井 」 在城西廂元妙觀下。

東嶽井 在光孝寺左

「清泉古井 」 在霹靂村。

《舊志》
封山川僅及今之半以封為古州治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