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8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廣儲倉 在府治西

預備倉 在「廣儲倉」 內。

察院行臺 「在府治西。」

海北道公館 在府治前,即舊察院改建。布政分司 在府治東。明洪武二年,同知鄒源建。正統六年,知府朱勤、正德十年,知府向錦各修。嘉靖三十二年,知府何御重建制:中為堂、為串堂、為後堂、為耳房、為廚房;堂前左右為廂房、為儀門、為大門。萬曆四十五年,副使李守俊改為「海北道衙門。」 今修。

按察分司 在府治西。明正統六年,知府朱勤建。成化時知府李錦、弘治時知府王檵、正德時知府韓鸞各修。嘉靖三十二年,知府何御重建,制如布政分司,後改為山防公署。今圮。

合浦縣治 原在府治東制。中為堂,後為串,堂左為庫,前為儀門、大門。儀門東為土地祠,前為迎賓館。儀門西為獄,堂東為縣丞署,又前為典史署,堂西為主簿署。康熙十一年,知縣游名柱重修大堂、串堂、大門、儀門較前偉麗。

還珠驛 原在縣治西,今裁廢。

河泊所 ,在城南,今裁去。

陰陽學 舊在府治東,今廢。

醫學 舊在府治東,今廢。

僧綱司 在東山寺

道紀司 在元妙觀

官寨、丹兜場 白石、《白沙》、官寨、丹兜,今併白石場大使領之。

西鹽白皮場 康熙元年遷界奉裁,八年展界復設。

高仰司 原在縣治北一百二十里馬欄墟;珠場司 在縣治南六十里白龍寨。

永平司 在縣治東北三百餘里,寨墟。

烏家驛 在縣治西三十里。

白石驛 :在縣治東一百里。

批驗所 在石康墟,今裁。

外州縣

欽州治 在城內後岡之上。明洪武五年,同知郭儁建。永樂十年,知州蔡惟溥重修。嘉靖十六年,知州林希元重建。制為後堂、串堂、大堂。堂左為吏目廳,後為庫藏,堂,右為儀仗亭,為架閣,庫,為耳房,又右為判官廨,堂前為皂隸亭。堂東西序為六房,分左右階。階下植松樹,前為儀門。門外左為土地祠,為賓館,右為牢獄。正中為譙樓,東為申明亭,西為旌善亭,外為大門,正街為照壁。萬曆三十七年,知州阮以臨增建後樓,今毀。以「監軍道改為州堂。」 崇禎十六年,知州許啟洪修建後衙於道後。

守道分司 在州治西南。明正統五年建,今廢。巡道分司 ,在州治東南。明永樂十年,知州蔡惟溥建。萬曆三十六年,同知曾遇改為「監軍道。」 今改為「州堂。」

督糧廳 在州治東

巡捕衙 在州治西

如昔司 ,在州西一百七十里如昔都。山勢險阻,防守交趾要害,今遷西江北歷村。

管界司 ,在州西一百八十里永樂鄉。防守廣西兼界要害之地。

沿海司 在州南十里中和坊東南。遙望龍門,守其要害,今遷小董。

長墩司 在州西三十里鳳凰岡口,守其要害,今遷舊關。

靈山縣治 後堂、穿堂、大堂、兩廊。堂左為龍亭庫,右為贊政廳,前為儀門、大門、鼓樓、旌善亭。大門內右為迎賓館,左為土地祠,俱因兵燹燬廢。公衙、廨舍,盡成榛莽。知縣多弘安、林長存相繼建復。

縣丞衙 在縣堂東,今裁。

典史衙 在縣堂右

羈候所 在縣治西

西鄉司 ,在縣西二百里上寧鄉。

林墟司 ,在縣南一百里武利墟。

永豐倉 裁

太平驛 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