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8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偶一歲颶風大作,不能呼吸,群象皆死,數日浮沿岸,

牙骨悉為珠池太監所得。其候以秋七八月至,食人 禾稻,村民悉起持兵器,擊鑼鼓罵之。象佇聽良久,轉」 群奔去,至他所亦然。或設陷阱,每歲亦得二三隻。嘉 靖丁未,大廉山群象踐民稼,逐之不去。太守胡公鰲 拉鄉士夫率其鄉民捕之,預令聯木為簰柵,以一丈 為一段,數人舁之,俟群象伏小山,一時簰柵四合,瞬 息而辦。柵外深塹,環以弓矢長鎗,令不得破簰柵而 逸,令人俟間伐柵中木,從日中火攻之,象畏熱,不三 四日皆斃。凡得十餘隻。象於圍中生一子,生致之以 獻,靈山巡道,中途而斃,生纔數日,已大如水牛矣。 竹惟刺竹一種,有華實,實如麥,亦可食,然與蒜同食 則殺人。聞之父老,悉五十年一實。以丙戌、甲戌、壬戌、 庚戌、戊戌推之有驗。實則以漸枯盡,無遺竿,且有大 饑。《唐書》:開元二年,嶺南竹有華,實如麥,竹莖枯死,是 歲大饑,民採食之。廉郡竹以嘉靖壬戌枯,盡於丙寅。 《占書》曰:「國中竹柏枯,不出三年有喪。」時郡守黃滄泉 以癸亥卒於官,偶應其占云。

《續書史》:「范德機槨隸古,見推當時。近見《廉州海角亭 記》,為其自書無疑。此碑亦用漢唐碑法,題額四篆字 居首,下方就書文,不復重出。亭記字,高平范楟文并 題額俱就在文後,不復分書也。」

廉舊志,於還珠亭下載令狐楚《合浦還珠賦》。《叢談》:林 見素遠祖蘊,唐末就試《合浦還珠賦》,思之未得,忽假 寐,夢有人告之曰:何不云珠去勿珠還也?覺而異之, 即用其語成篇,考官批云:「序珠還去處。」若有神助。遂 登第。後見素族祖蘊為廉州貳守,見素以詩寄之曰: 破荒詞賦落人間,水異山精兩愧顏。今日雲仍居此 「地。祇令珠去勿珠還。」蓋用前事也。

《府志》:「靈帝光和元年戊午春正月,合浦交趾烏滸蠻 叛。烏滸蠻在廣州之西南,交州之北,合浦故疆也。其 地有烏蠻灘焉。」《廣州記》:「其俗食人以鼻,飲水,口中進 噉如故。」

《水經注》·楊孚《南裔異物志》:「昔馬文淵積石為塘,達於 象浦,建金標為南極之界。」《林邑記》:「建武十九年,馬援 植兩銅柱於象林南界,與西屠國分。」漢南疆。《晉·地理 志》曰:「南郡象林。」注:「今有銅柱,漢立此為界,金供稅。」《隋 書》:「大業元年,劉方敗林邑,逕馬援銅柱南,八日至其 國都,刻石紀功。」《唐·南蠻傳》:「林邑南大浦有五銅柱山」, 形若倚蓋,西跨重巖,東臨大海,漢馬援所植也。至明 皇時,詔何履光以兵定南,詔取安寧城及巖井,復立 馬援銅柱,乃還柳文安南都護張舟,復立銅柱。《酉陽 雜俎》:「馬伏波北還,留遺兵十餘家,居壽泠岸南,而對 銅柱,悉姓馬,自相婚姻。至隋有三百餘戶,交州以其 流寓,號曰馬流。言語衣服尚與華同。」山川移易,銅柱 入海,馬流人常識其處。《馬總傳》:「元和中,以處州刺史 遷安南都護,廉清不撓,用儒術教其俗,政事嘉美,交 獠安之。建二銅柱於漢故處,纔著唐德,以名伏波之 裔。」《五代史》:「晉天福五年,楚馬希範平群蠻,自謂伏波 之後,立銅柱於溪州。」即歷代史冊攷之,則伏波銅柱, 當植於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之外,所謂林邑界上者 是已。今分茅嶺之銅柱已不可見,惟指近岸海中積 石若丘阜處目之,不應表立漢界,反在內地。按《水經 註》言銅柱在林邑,不言在欽江,疑分茅銅柱,馬總所 植也。崇禎九年,張國經遣峒官黃守仁查訪銅柱遠 近形狀,六閱月回,稱無有到其地者。有貼浪老叟名 黃朝會,謂萬曆二十四年親至其地而見之,其茅果 分兩邊而垂下分茅嶺去銅柱之所尚多,一望之遠, 頗斜向。交趾獠人年年以土石培之,今高不滿一丈, 見者皮骨都寒,不敢近前,其大不知幾許,字之有無, 亦不得知。問其道徑所繇,則曰:「自貼浪扶隆至板蒙, 一日《板蒙至那蒙那來》,一日那來至《觀狼》」動羅,一日 動羅至《江那》,一日江那至北欖,一日北欖至北癸,一 日北癸至新安。一日新安至八尺石橋,尚行八日,方 見分茅銅柱。自過江《板蒙》起,沿途俱彝地貼浪,要十 六日,欽州要二十日方到。守仁遂執筆記之以報。是 銅柱一耳,未嘗有別銅柱也。

《宋史》:萬安州,宋太宗時嘗獻六眸龜,今萬州也。然欽 州寔產之。張世南《遊宦紀聞》:東坡謁呂微仲,值其晝 寢,久之方出,見便坐有呂陽盆豢綠毛龜,坡指曰:「此 易得耳。」唐莊宗時,有進六目龜,敬新磨獻口號云:「不 要鬧,聽取龜兒口號,看他六隻眼兒睡一覺抵別人 三覺。」世南嘗疑寓言以諷呂,未暇尋閱質究。因見《嶺 海雜紀》有載「六目龜出欽州,只兩眼,餘四目,乃斑紋 金黃花,圓長中黑,與真目並排,皆正不偏。」子細辨認, 方知為非真目也。

郭公功甫觀東坡畫《雪雀有感》,作詩寄云:「平生才力 信瑰奇,今在窮荒豈易歸。正似雪林枝上畫,羽翎雖 好不能飛。」東坡移廉寄答云:「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 天南總是歸。九萬里風安稅駕,雲鵬今悔不卑飛。可 憐倦鳥不知時,空羡騎鯨得所歸。玉局西南天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