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北至壩,復西折達自南村,會古鎮州溪水。轉北又達峨娘溪水,合流至居侯村,始分為南北二江。南江西流經赤坎,轉出三家村會潮,故名「南崖江」 ,又名「三家港。」
烏泥港 ,大潮可出入船隻。按《縣志》:「西南有吉家滻,自舊縣後轉北出烏泥浦,會潮成港入海,又名北港。」
棋子灣 在縣北三十里大陳山後濱有小石,圓肖棋子,上有淡泉眼。
龍潭 在縣南三十里馬嶺東。俗傳有龍伏其中,旱禱多應。
沙洲港 、英潮港。
南港 即三家港
神泉 在縣北十里神山嶺下。源出深澗,水味甘冽,烹茶可療疾,大旱汲之不竭。
仙井 在縣東三十里樂閑峒鵝頭嶺。下有石泉,從石中湧出,久旱不竭。
萬州
東山嶺 在州東北二里。脈自馬鞍山來,上有華封靈照、維石三巖、雞竺庵。外有盤石,周圍數十丈,號補天石。南峙一峰,上聳巨石,復加一石,西有石筍,高三丈。元監郡大都以梯攀援而上,書「攀鳳」 二字。山門刻「珠崖第一。」 山近大路,二石如壁。明正德年間,州守徐忠建偕樂亭於旁。又有魯亭、黎順亭、周公愛亭、回山堂、石林山堂、祥雲講堂、文宗堂、貞烈祠及鄉賢祠。蔡公祠、八蜡祠。大巫峽、小巫峽。萬曆三十四年,進士梁必強刱度仙橋,升絕頂。百戶王鳳翔建觀音堂一座。馬鞍山 在州西六十里,兩峰互峙,為州主山,以狀肖,故名。上有一井極深。有魚蚌,有柑橘,任人食,㩦歸則迷路,胡文路改名「雙華山。」 石隴山 在州東南十里。
湳陵山 ,在州西南二十里。
把抱山 ,在州東十五里。
南山嶺 在州南十五里。
獨洲嶺 在州南海中,風帆半日可到。峰勢插天,周圍六十里,有田數畝,鳥獸蕃息,州治向之。亦名「榜山」 ,又名「獨珠嶺。」
樟樹嶺 ,即新潭嶺,在州東南三十里,石上有人馬跡,沙擁則歲豐,痕見則歉。泉從嶺出,清冽可澣衣。
小南山 在州南十五里。上有普光巖、梵天壇,旱禱多應。明嘉靖年間,州守劉禱雨,步入巖中石室,鑿「同雲洞」 三字。
青藤嶺 在州西南三十里,山產青藤,故名。南萬嶺 在州西八十里。產南木、南椰。
牛標嶺 在州南三十里,為州學前山。
劍門嶺 在州西南二十里,狀如劍峙,故名。有「石鑿凌雲山」 三字。
銅鼓嶺 在州南五里。昔人掘得銅鼓,故名。高山嶺 ,一名「橫柵」 ,在州西北二十里,頂有大石,忽泉淚天即雨,旱禱應之。
風門嶺 在州北八十里,樂、會交界,路經其中。兩旁立石門,空谷深邃,盜賊間伏之。
六連嶺 在州北六十里。六峰連續如旗,為州後障。內有荒田,聚麋鹿,名為「鹿市。」
金牛嶺 在州北八十里。昔傳山上金牛夜光,舟人望見寶氣,上有井泉,旁石有金牛蹄跡。饅頭嶺 在州西二百九里。山在岐峒中。鷓鴣啼山 在州西二百十里,生岐峒中多鷓鴣。
丫髻嶺 在州西北三十里,以形名。
石牛坡 在州北三十里。
華封巖 在東山嶺上。高二丈餘,中通石徑,有石室方丈丹井。宋宣和四年,壁刻「華封」 二字。後至明永樂甲午,千戶曹勤始開,自是遊覽者眾。靈照巖 ,在東山嶺上。
維石巖 在東山嶺上
金仙水 在州北三里。即仙河。源自𥟖山,東入於海。畔有石盤,上有人馬跡、黎頭、葫蘆痕。昔傳交趾道士結庵煉丹於此,養一雞置枕中啼即夢覺。後道士遷居多雲嶺,數年莫知所之。南陵水 ,在州西三十里。
都封水 ,在州南三十里。
石象澗 在州西十里,以形名,俗呼為「坦朗塔。」 右一巨石如象。
南渡溪 :在州南七里。
陂都溪 :在州西北十里。
大溪水 在州南十里。源自西𥟖山。元延祐戊午年,崩為港口。
石龜河 在州西十二里。河中有盤石砥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