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步,北九十五步,此以塘之廣袤論也。學塘 在州東北一里附廂一名「佑聖塘」 ,為附近居民張本憲借口其戶內有八里塘,占此為業。知州王一岳審明給學。
《崖州志》
西溝陂 在州西八里
橘井陂 在州東八十里官道。
湳正陂 :在長陂之下。
官溝 在州東一百里湳正陂下。
劉家陂 在州東一百里董龍橋下。
瓊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瓊山縣附郭。〉
瓊州府城池 ,「漢置珠崖郡于東潭,跨江東,于顏村側置顏盧縣。郡罷,因顏盧為朱盧溫,處慕義內屬者。」 唐以其地置崖州,附縣曰顏城。貞觀元年,改為舍城。五年,以崖之瓊山今白石都,置瓊州。乾封沒於峒獠,貞元討復之。開寶五年,始徙今治,築城凡三里,即漢玳瑁縣地。紹興間,管帥李諤復築外羅城。元因宋舊。明洪武己酉,指揮孫安議請展。庚戌,指揮張榮自舊西北隅至東南隅增築,廣六百丈,高二丈五尺,啟三門,東朝陽,西,順化,南靖南,俱各置敵樓。北上建樓曰「望海」 ,南築長堤,引溪為壕,出東城下,以達抱淪。甲寅,復奏增廣,自城北循東,按南隅長三百四十四丈,高闊如舊。改東門曰永泰門,上各建層樓,四隅仍建各樓。戊午,指揮蔡玉復奏添築,自西南角旋接西北,廣袤四百餘丈,通計周圍一千二百五十三丈,高二丈七尺,闊二丈八尺,雉堞一千八百四十三,庫鋪共五十七。壕塹周圍一千二百八十七丈,深三丈二尺,闊四丈八尺。成化癸巳,副使涂棐改扁三門,「東體仁,西歸義,南定海。」 丁酉,僉事陳昭增築攔馬牆西子城。「洪武甲子,指揮桑昭於西城外增築土城三百八丈,西南北亦啟三門,上建敵樓。」 成化丁酉,僉事陳昭復堅築之,歲久傾頹。嘉靖戊午,知府李慎砌以石,旋築旋圮。乙丑,參議曹天佑委知縣曾仕隆興築,鄉參政鄭廷鵠出夫佃,運石包砌,周圍三百十二丈,高並堞一丈四尺有奇,基闊一丈二尺,上殺三之一,雉六百四十二,啟門仍舊。崇禎辛巳,知府蔣一鴻創建東門外月城,周圍寬八丈,高並堞一丈四尺,闊八尺,雉四十二,啟門一。南門外月城,周圍寬四丈,高闊如之,雉三十,啟門一。
皇清順治乙未,兵學道林嗣環、知府朱之光、推官何
澄、知縣孟信各協捐修補築,周圍雉堞,高一尺,厚五寸,復壞。康熙丁未,分巡道馬逢皋、知府張恩斌、知縣王好仁協捐修補,委縣丞施之引督竣。庚戌風雨,捐壞知府牛天宿、知縣金光房,于十月興工,至十一月工竣。十一年閏七月,颶風大作,吹倒南大樓、東北角樓連捲蓬、西南角捲蓬窩鋪十二間,傾圮塌地,南門東內城牆倒塌一幅寬一十二丈。東門南邊一幅崩塌至地闊三丈餘。雉堞全毀三百八十八半毀又六百五十。分巡學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劉永清、知縣劉源清,協捐修補。
海口城 在郡北十里海口,都海港之南。明洪武甲戌,都指揮花茂奏築防倭。乙亥,安陸侯吳傑始委千戶崇實興工。周圍五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七尺,闊一丈五尺,雉堞六百五十三,窩鋪十九座,啟門四,各建敵樓。東北臨海,共砌石岸九十丈,復自東南延西北浚壕長四百六十五丈,闊一丈五尺,深五尺。永樂戊戌,指揮牛銘復增石砌。
皇清康熙六年,分巡道馬逢皋、知府張恩斌、知縣王
「《好仁》修補復壞。」 分巡學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劉永清,于康熙十年十一月起工修補,至十一年二月竣工。即年閏七月,颶風大作,自西門至東門止,崩倒城垣七幅,共闊五十三丈,全崩雉堞三百四十八,半崩又五十四,東、西北門三樓,俱傾及地。分巡學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劉永清、知縣劉源清,協捐修補。
外州縣
澄邁縣城池 ,古無城池。明正統十二年,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