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一、坐落郡城東門內九賢祠後菜園田一塊,該下苗一畝,該租銀五錢。兵丁占踞,租銀無納。一、坐落郡城內學後塘一塊,該塘苗一畝五分一釐六毫七絲五忽,該租銀一兩二錢一分三釐四毫。兵丁居住,租銀無納。

一、坐落郡城內學宮左右并後地基一塊,該地苗八畝五分四釐七毫一絲五忽,該租銀六兩八錢三分七釐八毫。兵丁居住,租銀無納。一、坐落郡城內土名「北關」 菜田一塊,該下苗四畝六分四釐,該租銀二兩三錢二分。

一、坐落臨高縣,土名「武大群打南定」 等田一十四丁,該中下苗二頃五十五畝一分六釐六毫,該租銀一兩五錢六分二釐。

一、坐落澄邁縣石樓春坊羅贊等田五十丁零半,該中苗四頃四十畝三分九毫八絲,該租銀一十九兩一錢八分。內三十二丁半,舊租銀一十一兩九錢八分。

皇清康熙十一年,教授朱子虛「開墾一十八丁租銀。」

七兩二錢

以上田地、塘共七十一丁半,二坵四塊,共苗八頃六十七畝八分六釐零八絲,額租銀三十二兩八錢一分三釐二毫;內現熟租銀二十三兩八錢二分五釐三毫,本學徵收解道賑給貧生。尚有荒租銀八兩九錢八分七釐九毫,無納外所社學 清瀾一。

水會社學 明萬曆二十八年,軍門戴燿平黎馬屎立「水會城公署。」 三十一年,撫黎通判吳俸創建。

文廟兩廡「明倫堂。」 設社師、訓黎童。置學田贍之。崇

禎間,以生員鄭飛雄主學,後推吳鉉宰。今廢衛學應襲書館 。明弘治初,副使陳英立於衛治之東,設教讀一人,專訓武弁子弟。

瓊山縣儒學 ,宋置,在海口浦。元至正中,元帥寶德資《海牙》重修。明洪武四年,知縣李思迪遷於郡東北東坡書院。九年,知縣陳概遷於南郊,教諭趙謙重修。於巷口立石坊扁曰「道義之衢。」 學西築考古臺。永樂二年,知縣歐陽旭復大修之。宣德八年,繼修廊廡。正統十二年,同知楊啟加修,市軍民田地,築堤以廣其路。成化初,副使唐彬興修堂齋未就。七年,副使凃棐繼修完,更創饌堂、號舍。弘治十一年,副使陸淵遷於府學之西門池,官舍畢備。正德初,增立號房二十間。嘉靖三十四年,太守張子弘、推官徐凃佐以知縣吳時昭請創。

文廟、於明倫堂西。儀門、兩廡、櫺星門、啟聖祠、俱備。

又以教諭陳湯敬之請,建《敬一箴》亭於明倫堂,及號舍二十間。隆慶庚午,副使陳復升開建東西儀門。萬曆元年,知縣文以進鑿泮池於櫺星門內。癸巳,教諭梁尚通、程士章、何其明以殿堂錯居非制,請分巡道胡桂芳遷殿於明倫堂舊址,改建明倫堂於殿後。泮池、櫺星門一時更新。乙巳,地震,積歲颶風,廟堂盡圮。署縣通判吳捐俸修建。四十三年,巡按王以寧允訓導陳汝言請,建《啟聖》、「《名宦》、鄉賢、《考古》」 四祠,修門池、垣齋。

皇清康熙六年,學道馬逢皋捐俸重建。十一年閏七

月二十三日,颶風傾壞。本年知縣劉源清、教諭余穀會集諸生設法捐修。十四年,知縣茹鉉、教諭余穀請於巡瓊道僉事范養民同修。至十七、十八年連遭颶風,又復傾圮。二十三年,雷瓊道副使程憲、郡守佟湘年等捐資重修。

城南社學 在小南門外洗氏夫人廟左。海口所社學 在所城東社學舊址。

皇清康熙十八年,水師副將王始其事,募道府縣及

各紳衿商民共捐資,邑令茹鉉經營之,有石碑記。計大門三間,上位魁星。講堂三間,中位梓潼帝君。大門外鑿東西月池,植以芙蕖。

珠崖鄉校 :在郡南十九里上那邕都,今廢。惠通鄉校 :在縣東四十里符離村,今廢。城東學 在東門外南濠街。

城南學 在大南門外沙井南。《劉志》作「土城。」 明末兵民雜居。

皇清康熙七年,貢生生員張履吉、陳九德等呈《學詳》。

府鎮勘驗,復舊址,見構書舍訓讀。

城西學 在四牌樓西街。

城北學 :在海口南門外。

南關精舍 在郡城南道義之衢西。明弘治末,鄉士人吳效率建,有記。

石門義學 在瓊山大攝都。明成化間,貢生吳旦率建置田,為供學之費。

敦仁義學 在縣西,給事許子偉率建。後一間林有鶚建,以學行,郡廩生馮生虞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