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名「多猛」 田園一宗給學。後因園傷敗,共議令原業主余士弘減價一十五兩贖回,以其銀另買上四頃田給學,以濟貧生。

一、土名「多猛踢」 ,容田兩宗,共官民苗三十一畝五分;小檳榔園一所,係童生廖捷捐送入學。一土名「謝來」 ,田六頃,共官民苗七十五畝一分四釐九毫。小檳榔園二所,係生員左宜妻王氏捐送入學。

學前塘一口 ,長三十丈四尺。東西各五丈六尺。

啟聖塘一口 ,在州城東北一里。此塘舊為民居所侵,王一岳審明還學。

陵水縣儒學 。「宋立,附縣治。元縣屢遷,學亦隨之。明洪武三年,署縣丞湯良弼于港門創建正殿,堂、齋、門垣俱備。景泰五年,知州王鐸重建。正統五年,知府程瑩疏請隨縣遷於南山千戶所城東。成化八年,副使凃棐建殿廡、櫺星、戟門、內齋、饌堂、號房、外門諸制。弘治八年,毀於黎寇。嘉靖三十七年,知縣安欽遷於桃油」 ,建殿廡、櫺星門、堂齋、啟聖祠諸制。萬曆三年,知縣譚汝讓以副使陳復升命遷於城中鎮撫司之舊址。社學 二處,明成化間立。

崖州儒學 。宋立,在城外東南。郡倅慕容居中移城北,後郡守莫豫復故。淳熙十四年,郡守周重修。淳祐五年,郡守毛奎移於郡城西南。元大德間,學正齊孟堅鑄銅爵。泰定三年,學正陳世卿、郡倅王起復移於城東。至正五年,同知羅伯顏移於城西,後復徙於城外西南隅。明洪武三年,判官金德仍舊址開設。九年,知州劉斌重建射圃。二十六年,同知顧言建明倫堂。永樂九年,學正王禮募建三齋。宣德五年,知州侯禮、學正賈魯重修。正統十一年,知州歐進、學正鍾瓊遷學門於東,建號房。天順五年,知州王鐸、學正許端惠復建學門於西南。成化七年,副使凃棐命知州徐琦重修殿廡、堂齋、櫺星、戟門、藏書及祭器二庫并射圃。弘治二年,副使陳英命知州林鐸遷州治東。正德十年,知州徐潭重建櫺星門。嘉靖間,知州葉應時改建。

文廟「明倫堂向萬曆七年,知州張永昌移退黌門。」

建「進賢門」 、「敬一亭」 、「啟聖祠。」 四十一年,巡道姚履素允通學諸生請,遷縣西潮源驛地。

皇清崖州學原在東關外,兵燹以後,無存尺寸。康熙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學正朱子虛從闔州貢生陳師奭等、生員吳煥伯等聯呈,移牒知州李應謙,申詳道府,允行遷今學於南門外西南隅,宋元舊址創建。

文廟東西兩廡:戟門、泮池、黌門、啟聖祠、名宦、鄉賢。

二祠學遷於南門外西南隅。

社學 一十六處。明成化間立。

外所社學 二處

學田 ,元天曆二年清復。

感恩縣儒學 。「宋立於縣治之左。元因之。明洪武三年,知縣黃忠信仍舊址建。十八年,縣丞楊幹以地狹,移於縣治東北,建殿堂、兩齋。」 永樂間,知縣郭緒重修。景泰元年,訓導王川等募修。成化五年,知縣莫宣「修兩廡、櫺星大門。九年,復建明倫堂、兩齋、射圃。弘治十四年,黎賊燒燬,徙於縣南城外,修葺未備。」 萬曆二十五年,知縣宋景和遷建。

文廟於縣東。三十八年,知縣陳誼建啟聖祠於明

倫堂後

社學 三處明成化間立,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