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其中有雲窩,其前為疏林曲沼。孝廉馮執中讀書於此,勝概不讓九星,惜以地偏,遊人罕至耳。虎巖 距縣西北七十里,地屬晉康,石室高邃,下有佛殿,廟宇莊嚴。背山面河,如虎蹲踞,灘水一大砥柱也。里人士多築齋舍其傍,書聲與梵音相響,遊人至此,幽賞靡斁。

龍巖 在虎巖之右,內有清泉,發源萬山之中,水道蜿蜒,自龍喉吐出,上通粵西。每當氾濫,即有糠秕雜屑隨流浮至,不知其幾百里也。此亦一奇觀。

甘通巖 在晉康鄉圍螺岡。高約二丈,幽深如房室。俗傳中有七蟻,大如小豬,又名「七蟻巖。」 有懸石如鐘狀,扣之其音洪亮。又有石池,水深不竭,鄉人多聚此賞春於人日云。

羅漢巖 在晉康鄉,近甘通巖,高丈餘。舊《志》云:「內有十八羅漢古像,後人移置九星巖。」

南山,河 源發大紺山,逕縣城南二里許南山橋下。灘淺水清,遊魚可數。日晚,橋畔返犢歸樵,群歌相和,好事者攜茗烹泉,盤桓遊憩,以為行樂。河水由南而東,復轉而北,直透大江,長一百零五里,名為「大紺水。」 水口一大石橫亙中流,土人呼為「大紺石」 ,以此阻塞難通舟楫。明建縣之初,知縣蕭元岡條議開鑿,時因地方甫定,不果。萬曆十七年,知縣郭濂節據士民梁守足等告,議於紺石之下廣設埠頭,換舟搬運,不必鑿通。繼議開鑿,估計工銀六百七十五兩,詳允兩院。嗣因工力浩大未就。後之蒞東土者,留意于斯,亦不世之利也。

蓬遠水 源發大臺諸山。逕響水合南鄉所城南諸水,直通黃灣大江。每西潦發漲,一望滿田,率成巨浸。陳璘曾築堤捍防,工力未竟而卒,至今遺憾。

小河 在縣東南九十里,直出新興江,可通舟楫。知縣呂鼒設墟於此,貨易繁盛,商民賴之。羅銀水 ,在縣西南一百餘里,近富霖地方,直通陽春縣。

耽峒水 在縣西南九十里。源發歌村、伏峒等處,合州水由連灘上下壩直抵南江口通大河,舟楫利之。

西寧縣

大力山 ,周二百里,高六百丈,形勢雄偉,在縣東二十里。

筆架山 :在大力山東十里。三峰卓立,形如筆架。距城南三里。

雞骨嶺 ,雞骨香產焉。

文筆山 :距城東南六十里。

文德山 :在城東一里。

武功山 :在城西二里。

玉枕山 :在城北一里。

雞暴山 :在常靖都,距縣七十里。

貴子嶺 在函口所,距縣一百里。

馬鞍山 二:一在城南三里,一去縣治一百二十里。

筊杯嶺 在函口所,距縣一百八十里。

黃玻嶺 ,在函口所,距縣一百六十里。

僊人峒 在城南五十里。

文昌江水 :在城東一里。

羅旁水 ,源出都城鄉,南流七十里入於江。水口有石紋,圓如《羅經》,故名。

雙床水 源自新樂、思慮諸山,僅浮水筏而達於州。

龍池 在都城鄉。水深二丈餘,其清徹底,秋冬通潮,相傳有龍潛其中,歲時旱,禱雨輒應。夫子井 在都城鄉李熙載墓前。廣二丈,深丈餘。其水冷冽,病者飲之多愈。鄉稱熙載為「夫子」 ,故名。

龍井 距縣五里。泉味清冽,上有勝概,建龍井庵。

甘泉井 在燈心嶺半。其水清甜。

喜泉井 在懷鄉城內

《州志未載山川        通志》

本州

五老山 在州城東南六十里九都鄉。五峰相聚,突然聳拔。舊傳有僊人煉藥於此,為州八景之一。

二童山 在州城東八十里。二山對峙,舊傳二童講書於此。為州八景之一。

三台山 在州城南開陽鄉。三峰高起,中峰特峭,形似筆架。

筆山 在州城東南五十里。石山尖秀,如卓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