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形勢,稽度力用,導管陂,疏龍塘,環流匯於城南,引溉 前注。渚為西,壕溢東關,光涵玻璃,冷浸城址。鑿磐石 於香山寺,囊括岐路,甃竇於五通廟,滀洩淫潦。又 「自西原廟之西,葺簣相土,隨地凹凸,植以排柵,繚以 崇垣,纚聯櫛比,叢篁蔽虧,包絡龍谿,百堵皆作,人奮 戶趨,遏敵數十餘所,參錯其間,徼巡委於擘張。賈勇 料其丁壯,上㴑浪浦,下逮彭步,延袤十里,江流激湍, 相為首尾。憑高墉以遊目,則渺為重湖。巨浸拍天,群 峰倒影,迴波澄紋,廛市鱗」次,宛在空明微茫,浩蕩若 蓬島,雖武夫千群,不能超而越也。先是,民間規利,屢 賄於官,欲墾為田者,輒阻其事。發言盈庭,是用潰於 成。余既集眾力以就緒,乃進父老而問故。龍江蜿蜒, 石磧犀利,北山峛崒翠接,九龍青鳥,天門左右翔翥, 此山川之清淑也。馮三元以文章擢魁天下,至登端 揆,三吳繼踵。或軼駕仙蹤,或抗志忠毅,或寄迹吏隱, 皆生而名揚,歿而廟食,此人物之傑出也。又如清獻 趙公,以政事著績,兗國呂公以弭盜策勳。蘇府君之 節概餘威,震乎殊俗。黃太史之流芳清風,凜然高閣。 余皆以飭以構,式崇明祀,景行先哲。又慮其久而或 泯也,勒之貞珉。凡圖有未備,則載之於文;文有未悉, 則見諸於《圖》,俾同志以來者知所考證云。

《慶遠府學記》
明·陳文

「學校者,王政之先務,所以明人倫、厚風俗也。」故自唐、 虞、三代之盛,下至漢、唐、宋、元,其間願治之君,莫不是 以為急。蓋宜之賢才,由此而作養造就,以底於成,用 之以致君澤民,弘其化理於天下,而成雍熙太和之 治者,良以此也。我朝學校之設,內而兩京國子監,外 而府、州縣,莫不有之。其教養之法甚詳且備,超越於 前,而化理之效,亦過於漢、唐、宋、元遠矣。然所在有學 以育生徒,必有廟以祀先師孔子,朔朢春秋釋菜、釋 奠之禮所由行。生徒之育於斯者,皆知明君親之大 倫,以修其身,以究其理,以致其用,以達其道者,未有 不由於學校也。然所在奉行德意,或有勤怠,而學校 之廢興攸繫。廣、慶遠府,古粵地,秦、漢以後,淪於荒服。 唐及五代為粵州。宋咸淳始為慶遠府;元改府為路、 為安撫司,迨於今。洪武初,定為府,領三州六縣。其江 山險峻,人風獷戾。宋始建郡學,張栻記之。自宋至今, 人物科甲之載於《郡志》者,亦有也,皆非所謂由教而 入者歟。天順壬午季春,天台周君一清來守是邦,下 車之初,即釋菜,先師孔子遍視學,慨其弊陋,曰:「何以 興教?」時鄰郡寇攘弗靖,君綏輯其民,皆安生樂業。乃 重建大成殿及旁為兩廡,前為櫺星戟門,復修明倫 堂并後堂、會饌堂,《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齋,以至庖 庫牆垣,亦莫不完葺,而廟學煥然維新。其南復侵地, 仍為泮池,表以二坊。又以宋馮京皇祐初隨父寓武 昌,登解省、廷試,皆居第一。立祠肖像以祀之。廨宇鋪 舍,驛傳城樓,無不修葺,又立預備倉,儲粟石以濟民。 蓋守是郡,能遍治其事,而獲乎上而安乎民,使聚有 養而習有學,其周君之績亦盛矣哉!於是郡學訓導 閩中陳篪、興國鍾淵暨諸士子目睹其盛,敬述其概, 因刑部主事馮俊屬余為記。予知周君久「矣,由甲戌 進士為監察御史,以事謫令臨桂,政聲大著,遂陞郡 守。今以軍功陞支正三品俸,而修茲廟學,特君之一 事耳。」因併記其鼎創與夫為郡之概,俾勒諸石,以為 方來者勸云。

《修築慶遠府城記》
楊梁

慶遠古宜州。其城自唐天寶元年刺史吳懷忠奏築, 周回四里五十步,凡為門五,而屋於雉堞者四百八 十。歷五季,宋、元皆因之,是謂舊城。今有羅咸《城池圖 記》,刻石府庠,其形勝猶可考。我明洪武二十九年,開 設慶衛,始拓東門外築城以廣之,凡五里五十八步, 是謂新城。由茲遂二為一,通計九里一百一十三步, 串樓為間千二百有二。乃塞舊城之小南門,而總為 門者六:其東曰永安,西曰定遠,舊南曰鎮定,新南曰 武定,舊北曰拱辰,新北曰太和。東、西南門各環以甕 城。更舊城之東門為中譙樓,上置鐘鼓刻漏。後皆燬 於火,其城自是有修葺者。見侍郎章公綸《在府之記》。 正德十四年乙卯,大祲,軍民多殍亡,而城傾圮殆盡。 衛指揮王濬申議,以「河池哨歲榷金城江商稅銀解 府帑者,許分給修城之用,串樓每間給銀九錢五分, 當道增至一兩。」遂以舊北門之西至舊南門,檄府籍 民之殷實者領修,共四百九十五間。舊北門之東至 舊南門屬衛。而濬之子禎義以指揮千百戶及廕舍 之俸、屯軍之糧,各多寡為差,領修共七百四十二間, 工始有準,而可責成。奈歲月迭遷,則人多凋耗,事復 變更,則傾圮益甚矣。嘉靖二十八年春,蒙欽差督理 糧儲,巡察邊務兼分守右道大藩參新建魏公、欽差 整飭右江兵備兼分巡道大憲副姑蘇徐公按臨偕 閱視之,見其極敝,檄府衛修築焉。顧罹歲旱,而職官 軍民,屬時多故,厥功未成。是年冬十月望,魏公後至, 遂命府同知吳旦董之,守備門崇文分督之。公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