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入三娘、銅鼓、石龍等村田糧三石六斗二升。嘉靖中,寺廢,被衣巾彭尚義詭占。萬曆七年,坊民鍾子真、莫子宗告理,盡追前田還寺,仍令兩廊建置社學,立樂郎中神位,春秋致祭。萬曆間,本坊真武廟缺少香燈,眾議「抽撥石龍等田糧以供費,餘仍存積本寺,以備修理之用。」

應天禪寺 在寶華山半小坡上,唐剏。明宣德、正統間俱重修。萬曆十九年鼎建,三十四年重修。

舊有二禪師居寺修行,常騎白鹿、花虎。建文寓壽佛寺時遊此,親題寺額曰:「萬山第一。」 今塑遺像。寺左曰隱龍殿。相傳州僧前代最繁,每為大釜,于廚旁架石橋,引澗流作炊,必梯可登。弘治間,掘土,因見一釜耳,大可容人穿過。開基前一夕,眾望址地,閃爍有光,比平土恰合舊址,不爽尺寸。寺有田,嘉靖間大工,廢佃。萬曆後,寺復會眾告墾寺旁左右地,給帖入寺。

報恩寺 在北山。宋嘉定庚午年建。咸淳間、元至順間俱重修。永樂間,衛人曾士中鼎建。正統間重修。正德間毀,都指揮吳瑋重建。嘉靖、萬曆俱重修。萬曆丁巳遷寺,改建新學,移佛像於舊學之明倫堂,寺遂廢。按《通志》:佳勝為州治冠。吳悟齋詩有「草逕人來雙葉下,松扉雲去一僧眠」 之句。

壽佛寺 在南城外,宋建。元至元二十八年,昭勇將軍鄧元甫、知州聶用和再建。洪武中重修,置僧綱司習儀於此。嘉靖間圮,寺遂廢。按《通志》:宋紹興間建,明建文君南遯,寓居十五年,人不知也,徒眾歸者以千數。今寺額「壽佛禪林」 四字,乃其手筆。忽一日作詩曰:讀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住團瓢。南來瘴嶺千尋險,「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侍從歸何地,惟有群烏早晚朝。」 遂為人覺,因往田州土官庭,自名為建文君。官司震愕,因啟將若何?答曰:「吾老矣,欲送骸骨歸帝鄉。」 因送之赴京,號為老佛。今寺廢,為學租地。

玉虛觀 在城內東隅,宋時建。

元妙觀 舊在儒學西,唐建。明弘治末,擴學基,移建隆興寺右,今為社稷壇。

元天中觀 嘉靖四十五年,商人建於城隍廟西,因在郭中,故號「中觀。」 每年三月三日,元帝誕辰,各會首建壇設醮。先日扮裝故事,迎神出遊,至日燒炮演奇賀壽,極其華麗,觀者如堵。朝煙閣 在應天禪寺之上。高閣層巒,儼若鼓角梅花,嶺上雲樹連天。北瞰古缽,賓主峙立,情意趨迎,固南面一大觀也。萬曆三十三年,鄉官鄧國材剏取「寶華朝煙之景」 閣,塑觀音像,有碑記。新墾側山佛旺官斗租糓三石入閣南樓。觀音閣 即城南門樓第二層,中設像奉祀者。

西城觀音庵 在西門登高嶺下。元至元建。嘉靖中,廢為西城社學。甲子年,訓導秦肇登重修,復設佛為庵。崇禎二年重修,建拜亭。

永淳縣

祀聖寺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治西,今圮上思州。

五嶺寺 舊傳有仙跡,今廢。

南寧府驛遞考        府志

本府。宣化縣附郭。

建武驛 在縣治西門外。明洪武三年設。原額站船六隻,槳夫六十名,上、中下馬六匹,夫十八名,下驢四頭,上、中下鋪陳一十五副。今廢。施湴驛 ,在縣治東六十里,府城往省陸路所經。永樂五年設。原額馬五匹,夫十五名,驢三頭,夫九名,上、中下鋪陳共八副。今廢。

長山驛 在縣治東一百一十里,府城往省陸路所經。永樂五年設。原額馬五匹,夫十五名,驢四頭,夫十二名。上、中、下鋪陳八副。今廢。

大灘驛 在縣治西五十里府城「往新寧隆安陸路所經,永樂六年設。原額上中下馬五匹,夫十五名,驢三頭,夫九名,上、中下鋪陳七副,今廢。」 凌山驛 「在縣治西五十里府城往太平水路所經。明洪武七年設。原額站船四隻,槳夫四十名,下等鋪陳四副。今改入新寧州。」

那龍驛 在縣治西七十里,府城往隆安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