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清麗特絕。明太守張同居建石閘于池口,並豎石坊,題曰「潤澤生民」 ,又曰「雲閒水淡。」 聯曰:「荷鍤引靈湫,布成綠野桑麻色;濯纓歌古調,浣盡浮生名利心。」 亦名勝古蹟也。

白塔井 在城北里許舞鳳山阿。泉色微白,味甘,歲旱弗竭。上有白井神祠。

龍女池 在城東七里鍾秀山下。一名三春池,又曰三姐塘。泉㶁㶁,自石竇中出,瀅澈渟泓,響若冰玉,有灌溉之澤。其上嘉木蒙茂,奇石谽谺,郡中最幽勝處也。嘉靖甲子,知府涪陵夏棐建祠一區,匾其額曰「龍女。」 耆民翟大用甃池以石,由是邑中修禊事者競往焉。相傳祈嗣屢應。又傳三月十九日乃其生辰前二三日,有「通海秀山白龍必來祝賀。雖日朗天清,倏然風雨驟至,加以雪珠雪雹,傷其田苗者有之,閱四五日方回,亦復如是。歷久經驗,果為不爽,亦屬異事。」 《春浴池 在華藏寺》旁。

九村溪 自本村發源。經「木赤舊」 至七江村,會于鐵池河。

鴈鶩塘 在城東新村後,周匝一里許,水色微紅,鴈鶩多集于此,俗呼「渾水塘。」

東大河 原為玗札溪,自寶鼎山《群谷發源。考》

《舊志》
經玗札山下至青雲橋入撫仙湖每值時

「雨暴漲,河岸衝決,多為民患。明隆慶三年,知府蔣弘德銳意開築,邑民田畝獲受灌溉之利。至今歷年已遠,水不由道而行,時降大雨,沿溪泛漲,擁沙排石,滾滾奔下,兩岸田畝多遭衝壓。且橋梁傾圮,往來多阻,有《褰衣》涉水之險。沙壅漸高,則水無定向。今從西南近逼中所,營其上,為田畝村居之害甚大。由梨花村」 、魯溪營直入仙湖,是東畔田畝固賴此水,而惜其不為全,利患亦居半焉。若時雨不致橫流,則民之受利即無窮矣。

西大河 舊為羅藏溪,自羅藏山發源,「一經梁王沖,由塔浮山麓從東南而折至棕樹村後,時值暴雨,橫流莫禦泛漲之勢,歷年衝沒田畝,為害頗烈。一由舊街子水碾團營入于湖。一由十里亭山後至立馬溪左所入于湖。一由龍青廟下東折至瓦窯村、太平橋,出四均橋、馬房村入于湖。」 考「此水來自羅藏,非出有源」 ,當大雨時,行會群山澗谷洶湧而瀉,雖分為三道,惟中流奔急浩散,近岸田畝,半為沙埋石壓,東西兩河泛濫無準,誠為邑中大患。附近田畝,更為深慮也。

《新興州志》

羅麼山 在州東北二十五里。朝氣凝寒,雲橫一線,嵐光紛披,縹渺天際。近名龍馬山,《彝》語「虎」 為羅麼。

蒙習山 在州北七十里,羅木箐河發源處,俗號「分水嶺。」

鐘山 在州東南八里。形若覆鐘,氣象尊嚴。群山自西而東皆平嶺,獨此挺然傑出,為州治來脈。

平頂山 在州東南七里。一峰直上,其巔坦彝,踞三台山東南,與「靈照」 、「連珠」 諸山相映。

連珠山 一名「五星山」 ,在州東五里。五峰繹絡,方員尖平,各擅其勝。左右映帶,鬱紆蒼秀。玉屏山 在州東五里。夕陽反照,秀色迎人,微敧若枕。又名「玉枕山。」

三台山 一名「學山」 ,在州東南三里瓦窯村後。昔人建學其上,故名。

徐家大山 在州東九里馮家沖北。下臨大溪,為州東界。

梁王山 在州南十二里高倉屯南,三峰相連,形如筆架,又名筆架山。元梁王屯田,其下有梁王壩。

北山 在州北二十里。山巔小峰巑岏,如魚如蠶,蔽天而起,巍然巨鎮,為州北障。

彌勒山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高峰矗起,當州治西關,與靈照山相對。

臥牛山 在州北二十五里。細草茸茸,平坡遠案,狀若牛眠。

密羅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群峰雲湧,層巒疊翠。彝名「奴喇」 ,華言猴箐也。山深箐密,古猿猱所居,故名。下有密羅河。

水槽山 ,在州西北五十里。圓峰四五,起高岡上。每晨宿霧迷濛,雲氣在下,稍霽,畦田水白爛如銀海。

楊梅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蓮花池西。

高樓山 在州西七十里。石峰插天,形奇狀異,色如蒼壁,中平若案。左右諸峰羅列聳翠,為文廟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