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0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全勝關 在姚城南四十里,甃以磚石,高二丈二尺,樓高五丈四尺,為灣甸、猛波羅兩路界限。按《通志》,明萬曆十五年參將鄧子龍建。

銅壁關 在布嶺山頂。臺週二十丈,高二丈二尺,樓高五丈四尺。公署二所。控制蠻哈海、黑蠻莫等要路。

巨石關 ,在戶岡習馬山頂。臺週三十丈五尺,樓高五丈八尺。公署一所,控制戶岡迤西要路鎮。關 在左衛半個山間,即南甸界。削壁險峭,華彝之限。舊設巡檢司於此,今移於南送寨。萬仞關 在弔橋猛弄。山臺週三十丈,高二丈八尺,樓高七丈三尺。控制港得、港勒迤西等處要路。

神護關 ,在盞西邦中山。臺週三十丈,高三丈,樓高五丈四尺。公署一所。控制茶山、古勇、威緬迤西等處要路。

鐵壁關 ,在等練山。臺週三十丈,高二丈五尺,樓高五丈七尺。控制蠻莫等要路。

虎踞關 ,在邦杭山。臺週三十丈,高二丈六尺,樓高六丈二尺。公署一所,控制蠻棍、遮鰲、光腦、猛密等要路。

天馬關 ,在邦欠山。臺週二十六丈,高二丈六尺,樓高四丈四尺。公署一所。控制猛廣、猛密、猛曲等要路。

漢龍關 ,在龔回要害。臺週二十六丈,高二丈六尺,樓一座,公署一所,控制猛尾、猛廣、猛密、猛育、壘、弄錫波要路。

滇灘橋 離州一百八十里,外接野人界。按《通志》:各關俱有營房三十五間。明萬曆二十二年,巡撫陳用賓檄知府漆文昌建。

天生橋 有三,一在灰窯江之下,兩岸逼近,若天生然;一在打苴,一在清水河。

通津橋 一名「神橋。」 跨大盈之壕,當羅生之衝。嘉靖八年,百戶郝昇增修。

中橋 在州城內飲馬河前。

藤橋 有二:一在瓦甸,一在曲石,水流湍急,以藤繫於兩岸樹上,行者扳援以渡。

迎恩橋 在飲馬河下

界尾橋 在州北。康熙三十九年,知州唐翰弼捐俸重修。

永濟橋 在城北九十里曲石村。康熙四十年,知府羅綸、同知李文淵、副將張友鳳、知州唐翰弼捐俸同建。

大板橋 在州北門外

瓦甸橋 在州城北二十里。

灰窯橋 在城北六十里,跨兩山斷脈,峽深二十丈,陡峻特甚,下流即曲石江。

三合橋 在城西南十里。疊水河、芭蕉溪、來鳳灘合流於此,故名。

凌雲橋 ,跨大盈江。指揮陳福甃以磚石。「龍洞橋 」 ,跨疊水河,架木為之。明指揮陳儀建。龍川橋 ,在州東七十里龍州驛,跨鳳溪江,舊「編藤為橋,鋪以小板。明弘治間,兵備副使趙炯建橋於上流,尋廢。嘉靖十年,兵備副使潘潤效《霽虹橋》制重建,兩岸各為官廳。」

皇清康熙三十七年,橋燬。三十八年,知州唐翰弼重。

建橋於壺瓶口,副將張友鳳捐俸助之;然較舊路險而且遠,行者苦焉。

大盈橋 在州西,跨大盈江。

永昌府公署考        府志

本府

永昌府治 本鎮臣舊宅,在拱北門內之西。明嘉靖三年,巡撫傅桂、參政鄧相、兵備副使蕭乾元督修。中為正堂,堂左為儀仗庫,右為金帛庫,又左為經歷司廳,今廢。右為照磨廳,亦廢。左右兩角門。堂前為甬道,為戒石亭,堂之後為川堂,為二堂。

皇清康熙四十年,知府羅綸重建,名曰「太保堂。」又後

為內衙。明嘉靖四年,知府嚴時泰建敕書樓於內衙之後,樓前有橋、有池,樓後有《敕書碑》。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伍柳重修。三十七年,知府羅

綸於署後捐置地為射圃,建亭於內堂,旁為六房,前為儀門,門右為土地祠,其下為寅賓館,左為獄,前為大門,門有樓,門外為屏,左右為榜房。明嘉靖間,知府鄭哻於府前為《申明》《旌善》二亭,今廢。嘉靖二十八年,知府童蒙正撤去大門之樓,更建新門。府治週垣凡二百一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