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2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有碑刻「雪浪川霞」 四字,方知天下瀑布未有若此之大觀者。水逕八十石,入郎公河,與關嶺、灞陵橋之水會。

者馬河 在州西北六十里。即「『者卜』河」 之誤。自安南縣流入境,下流注於盤江。

郎公河 在《慕役》司東南三十里。湍流急疾,不能為橋,惟設舟以濟往來。

清鎮縣

馬鞍山 在縣城南,即《古志》之鞍山、挂雪。銅鼓山 ,在城西四十五里。相傳武侯南征,於此獲銅鼓。

桂華山 在鎮西東二十里。昔僧名廣遠,挂錫結茅其上,手植桂子於巖阿。至今桂樹猶存,高數丈,香聞數里。

雲歸山 :在城北,雲從山頂出,人以其聚散卜晴雨。

筆山 在縣東。峰巒尖聳如筆。

羊耳山 在縣北。明天啟初,別將張彥方敗水西賊於此。

蜜蜂山 ,在縣西北五里。

香爐嶺 在縣西。山峰陡峻,形如古鼎,因名。曹木洞 在縣南一里。明敞如堂屋。

涼繖洞 在縣西南十里,一名華蓋洞,近易為雲龍洞。其中寬衍,可容數十人。其上則氤氳之氣,望之如雲,變幻萬狀。

扁洞 與涼繖洞相對。洞口匾窄而中寬廣。天柱洞 ,在鎮西北三十里。懸崖千仞,一徑盤迴,洞極弘敞,中一大石柱孤撐洞頂。後有河水,聲吼如雷。土人常避兵於此。

聳翠峰 在縣城北。明建文帝行遯時,曾寄宿於此。

甲池河 在縣西北百里,與水西為界。

滴澄河 在縣城西

大壩洪 在縣西北百五十里,入水西境。汲波塘 在縣西南二十里。壅溪澗諸流,溉田甚廣。

龍井 按《明一統志》「在城北,深數十仞,俗傳有龍潛焉。」

安平縣

天馬山 在縣城西

金鼇山 在縣城東三里。諸峰奔赴,浪涌波翻。獨此高聳插雲,儼若金鼇特峙,故名。

天台山 在縣城南二十里。亂雲斷石中,特起孤峰一柱,儼然百丈金莖,穿雲搏霧,週遭石壁嶄截,危磴接雲,絕頂樓閣莊嚴,為白雲僧所開。高峰山 在縣城東二十里。僧自然有道行,卓錫茲山。愛其「峰高雲秀,樹密泉香,遂栖息於此。」 手植柏樹數千,飄然而去。

龍鳳山 ,在城南五里。迴峰四合,秀水雙灣,白雲丹嶠,崢嶸日表。昔自然僧遊此,登巔覽勝,遂拂一袈裟地,以為眾僧禪定之所。至。今遊覽之士,寄榻其間,慨然生塵外之想。

團山 在縣治南,小山也。

龍音山 在縣西南

圓帽山 在縣南一里

蹲獅山 在縣南八里。亦名獅子山。

筆山 在縣南三里

鹿角山 在縣南十里。石峰聳立,形如鹿角。馬頭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群山聯絡,高聳凌空,狀如馬首。

袈裟巖 ,在縣南五里。峭壁千仞,如展袈裟包,玉巖 相接。袈裟巖

南仙洞 ,在縣東南十五里,石壁高十丈,入洞二十餘武,地勢廣平,可容千人,西有深潭。洛陽洞 ,在縣東十五里,下有洛陽洞。

藏甲崖 在城東五里,一名金銀山。崇山峻嶺,石壁嶙峋。一戶雙扃,限閾儼然。相傳昔人藏甲於此,下有基壘。

龍打鼓 ,在城東南七八里。萬山攢疊,雲坪忽展,曲徑盤旋,半山石壁下有門如砌,稍下數步,宏敞若堂奧。門左次一穴,湫水注焉。碧灔隱深,莫可底極。相傳有靈物居內,春時聲若鼉鼓,八音具奏,或入或出,亦遠亦近,若從空處傳響,若自水中按節,俱不可以意識端倪。數年始得一聞,或五七日方輟。此邦無好事者,遂成《空谷》之音。

驚蟄魚石 在城南十里。清流環映,梁空以行,是為普濟橋。去橋流百步,碧漪翠浪中石齒齒環列生情。每年驚蟄前後數日,有魚排雲逐隊,叢聚石邊,莫知其數。土人網之以為樂,因名「梵剎。」 《奇崖 》在城內西南隅,山半石屏鋪雲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