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門峽,過小白華山,登盤陀石,見曉日初出,海波盡紅, 瞪然長視思欲起。安期羨門而與之遊,由是襟懷益 疏朗,文章益雄宕,有奇氣。嘗謂友人曰:「胸中無三萬 卷書,眼中無天下奇山川。未必能文,縱能亦兒女語 耳。」

黃哲,番禺人,性好山水,結廬蒲澗,棲息其中。往來「羅 浮」、「峽山」、「南華諸名勝」,自以為未足。乃辭家,度庾嶺,過 吳、楚,遊燕、齊間。當風雪時,泊舟秦淮,遇朱文昭、涂穎 輩,相與握手吟詠,沽酒大噱。

《明會典》:「宣德十年,詔各處山場園林、湖池、坑冶及花 果樹木等項,原係民業,曾經官府採取。見有人看守 及禁約者,悉聽民採取。」

《竹溪逸民傳》:逸民年五十,恬泊無所繫,私謂其友曰: 「我於世詠愈孤,將漁於山,樵於水矣。」其友疑其誕,逸 民曰:「樵於水,志豈在薪?漁於山,志豈在魚?」

山川總部雜錄

《易經蒙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本義《泉》 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漸也。大全真西山曰:「不曰水而 曰泉,是有源之水也。水之初出,其水最清,不失《坎》之 真體,正如人在赤子時,故曰蒙。」

《坎卦象》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 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咸卦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本義「山上有澤」, 以虛而通也。

《蹇卦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大全中溪張 氏曰:反身取艮之背,修德取坎之心。雙湖胡氏曰: 反身如山,不動而修德如水,滋潤乎山之象也。 《損卦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山川悠 遠」,曷其沒矣。

《魯頌·閟宮》:「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 《禮記·曲禮》:「名子者,不以山川。」

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山澤之所出。」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諸侯方祀、 祭山川、祭五祀,歲遍。

《王制》:「名山大澤不以封。」

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 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凡四海之內,山陵、林麓、川澤、溝瀆、城郭、宮室、塗巷,三 分去一。

《禮器》,居山以魚鱉為禮,居澤以鹿豕為禮,君子謂之 「不知禮。」

《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祭之,亡其地則不 祭。」

「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

孔子閒居,「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周禮·冬官》:「凡為輪,行澤者欲杼,行山者欲侔。」行澤 者欲短轂,行山者欲長轂。

《爾雅釋天》:「祭山曰庪縣,祭川曰浮沉。」

《左傳》:「社稷山川之祀,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國語》:「夫樂以開山川之風,以耀德于廣遠也。」

古之長民者,不隳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竭澤。

《管子牧民》篇:「順民之經,在明鬼神,祗山川。不明鬼神, 則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

《形勢》篇:「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沈 玉極矣。」極,至也。山不崩,淵不涸,興雨之祥,故羊玉 而祈祭。烹羊以祭,故曰「祈羊。」春通山川曰望。其高深 通天地之氣,利萬民之用。不崩不涸,所以成其高深, 而永其秩望也。

平原之隰,奚有於高?大山之隈,奚有於深?言平隰 之澤,雖有小封,不成為高。隈,山曲也。言山既大矣,雖 有小隈,不成為深。

《立政》篇:「山澤不救於火,草木不植成,國之貧也;溝瀆 不遂於隘,鄣水不安其藏,國之貧也。故曰:『山澤救於 火,草水植成,國之富也;溝瀆遂於隘,鄣水安其藏,國 之富也』。」

《乘馬》篇:「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 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

《八觀》篇:「行其山澤,觀其桑麻,計共六畜之產,而貧富 之國可知也。」

「萬家以下」,則就《山澤》可矣;「萬家以上」,則去《山澤》可矣。 「萬家以下,其人少,可以就山澤,逐便利。萬家以上, 其人多,則去山澤就原陸」,而《山澤》有禁也。

《地圖》篇:「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轘轅之險,濫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