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文》林自有衡官掌之,今山虞兼云「林」 者,彼林是竹木生平地者,林、衡掌之。此「山林」 并云者,自是山內之林,即山虞兼掌之。

「若祭《山林》」,則為主而修除且蹕。

「為主」,主辦護之也。修除治道路場壇。此《山林》在畿內王國四方,各依四時而祭。

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 而珥焉。

萊,除其草萊也。「弊田」,田者止也。植猶樹也。田上樹旗,令獲者皆致其禽,而校其耳,以知獲數也。《山虞》有旗,以其主山,得畫熊虎,其仞數則短也。

《夏官》

《山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按《王制》云:「名山大澤不以封」,故天子立山師,以遙掌之使貢。

掌山林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國,使致 其珍異之物。

山林之名與物,若岱畎《絲枲》,「《嶧陽》孤桐」矣。利其中人,用者害毒物及螫噬之蟲獸。此「遙掌畿外邦國之內山川原隰之物」,使出稅珍異以供王家也。

《爾雅》

《釋山》

河南華。

華陰山。

河《西嶽》。

吳嶽:

《河東岱》。

岱宗、《泰山》

河北《恆》。

《北嶽恆山》。

《江南衡》:

衡山南嶽:篇首載此五山者,以為中國名山也。案《周禮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正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恆山;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鄭注云:「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為五嶽知者,案鄭注《大司樂》云「五嶽,岱在兗州,衡在荊州,華在豫州,嶽在雍州,恆在并州」是也。案下文及經典群書言五嶽者,皆數嵩高,不數嶽,而鄭云然者,蓋鄭有所案據,更見異意也。其正名五嶽,必取嵩高為定解。下文《別釋》云「河南華,注華陰山」者,案《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孔安國云:「河自龍門南流,至華山北而東行。」然則此山在河之南,故曰「河南華。」下皆倣此。在華陰縣界,故曰華陰山也。云「河西嶽,注吳嶽」者,在西河之西,一名無嶽。鄭元云「在汧。」云「河東岱」,注「岱宗泰山」者,在東河之東,一名岱宗,一名泰山。鄭元云「在博。」云「河北恆」,注北嶽。恆山者,下文「恆山為北嶽」是也,鄭元云在上曲陽。云「江南衡,注衡山。南嶽」者,《禹貢》云「岷山導江」,又曰:「岷山之陽」,至于衡山。孔注云:「衡山,江所經。」然則江水經此山之北,東入于海,故曰「江南衡」也。鄭注《大宗伯》云:「五嶽南曰衡」是也。

山三襲,陟。

襲亦重。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重衣謂之襲,故以「襲」為「重」也。上篇注已云「成猶重也」,是故此云「亦」也。

再成《英》。

《兩山》相重。成,重也。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一、《成坯》

《書》曰:「至于大坯。」案此文則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名坯。「《書》曰」者,《禹貢》文也。孔安國云「山再成曰坯。」與此不同者,蓋所見異也。鄭元云:「大坯在修武、武德之界。」張揖云:「成皋縣山也。」《漢書·音義》臣瓚以為皆非。今黎陽縣山臨河,豈不是大坯乎?瓚意當然。

山大而高,《崧》

今「中嶽嵩高山」,蓋依此名。《詩·大雅》云:「崧高維嶽。」毛傳云:「崧,高貌。」《釋名》云:「崧,竦也,亦高稱也。」李巡曰:「高大曰崧。」此則山高大者自名崧,本不指中嶽。今之中嶽名嵩高,或取此文以立名乎?無正文,故云「蓋」以疑之。

山小而高岑,

言岑崟。言山形雖小而高《欽崟》者,名岑也。

銳而高嶠。

言鑯峻:銳則鑯也。言山形鑯峻而高者名嶠。《列子》曰:「渤海之東有壑,其中曰員嶠。」蓋同此也。鑯音尖尖本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