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岷嶓既藝,沱潛既道。」

岷山嶓冢皆山名,「沱潛」,發源此州入荊州。岷山在西徵外,江水所出。隴西郡西嶓冢山,西漢水所出,是二者皆山名。沱出于江,潛出于漢。蔡傳此江漢別流之在梁州者。沱水,《地志》:「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郫縣,今成都府郫縣也。又《地志》云:「蜀郡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汶江縣,今永康軍導江縣也。潛水,《地志》云:「巴郡宕渠縣潛水西南入江。」宕渠,今渠州流江縣也。酈道元謂:「宕渠縣有大穴,潛水入焉,通罡山下,西南潛出,南入于江。」又《地志》:漢中郡安陽縣,灊谷水出,西南入漢。灊音潛。安陽縣,今洋州真符縣也。大全臨川吳氏曰:「凡江、漢支流皆名沱、潛。」

蔡蒙旅平,和夷底績。

蔡蒙《二山名》,祭山曰「旅。」《地理志》云:「蒙山在蜀郡青衣縣。蔡山,不知所在。」蔡傳「蔡山」,《輿地記》:在今雅州嚴道縣。蒙山,《地志》:蜀郡青衣縣,今雅州名山縣也。酈道元謂:「山上合下開,沬水逕其間,溷崖水脈漂疾,歷代為患。蜀郡太守李冰發卒,鑿平溷崖」,則此二山在禹為用功多也。和夷,地名。嚴道以西有和川,有夷道,或其地也。又按晁氏曰:「和、夷二水名。」和水,今雅州滎經縣北。和川水自蠻界羅嵒州東西來逕蒙山,所謂「青衣水而入岷江」者也。夷水出巴郡魚復縣,東南,過佷山縣南,又東過夷道縣北,東入于江。今詳二說,皆未可必,但《經》言底績者三,覃、懷、原、隰,既皆地名,則此恐為地名,或地名因水,亦不可知也。大全曾氏曰:「嚴道有和川,夷人居之。

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厥貢璆、鐵、銀、 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于潛,逾于 沔。」

「西傾」,山名,桓水是西傾山南行,因桓水是來,浮于潛漢,上曰「沔。」《地理志》云:「西傾在隴西臨洮縣西南。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

入于渭,亂于河。」

絕流曰「亂。」

黑水、「西河惟《雍州》。」

「西距黑水,東據河。」龍門之河,在冀州西。

弱水既西,《涇》屬渭汭。

《地理志》云:「涇水出安定涇陽縣西岍頭山,東南至馮翊陽陵縣入渭,行千六百里。」蔡傳柳宗元曰:「西海之山有水焉,散渙無力,不能負芥,投之則委靡墊沒,及底而後止,故名曰弱。既西」者,導之西流也。《地志》云:「在張掖郡刪丹縣。」薛氏曰:「弱水出吐谷渾界窮石山。自刪丹西至合黎山,與張掖縣河合。」又按《通鑑》:魏太武擊柔然,至栗水西行至菟園水,分軍搜討。又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則弱水在菟園水之西,涿邪山之東矣。《北史》載「太武至菟園水,分軍搜討,東至瀚海,西接張掖水,北渡燕然山」,與《通鑑》小異,豈瀚海、張掖水於弱水為近乎?程氏據《西域傳》,以弱水為在條支,援引甚悉。然長安西行一萬二千二百里,又百餘日方至條支,其去雍州如此之遠,禹豈應窮荒而導其流也哉?其說非是。《渭水〈地志〉》出隴西郡首陽縣西南,東至京兆船司空縣入河。汭水,《地志》作「芮。」扶風汧縣弦蒲藪,芮水出其西北,東入涇。屬,連屬也。涇水連屬渭汭二水也。

漆沮既從,灃水攸同。

《地理志》云:「漆水出扶風漆縣西。」闞駰《十三州志》云:「漆水出漆縣西北岐山,東入渭。」沮則不知所出。「灃水出扶風鄠縣東南,北過上林苑入渭」也。蔡傳漆水《寰宇記》:自耀州同官縣東北界來,經華原縣合沮水。沮水,《地志》出北地郡直路縣東,今坊州宜君縣西北境也。《寰宇記》:沮水自坊州昇平縣北子午嶺出,俗號子午水。下合榆谷、慈馬等川,遂為沮水。至耀州華原縣合漆水,至同州朝邑縣東南入渭。二水相敵,故並言之。既從者,從於渭也。又按:《地志》謂漆水出扶「風縣。」晁氏曰:「此豳之漆也。」《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程氏曰:「杜陽,今岐山普潤縣之地,亦漢漆縣之境。」其水入渭,在灃水之上,與《經》序渭水節次不合,非《禹貢》之漆水也。灃水,《地志》作酆。出扶風鄠縣終南山,今永興軍鄠縣山也。東至咸陽縣入渭。同者,同於渭也。

荊岐既旅,

此荊在岐東,非荊州之荊。《地理志》云:「《禹貢》北條荊山在馮翊懷德縣南,南條荊山在南郡臨沮縣北。」蔡傳岐山在扶風美陽縣西北,今鳳翔府岐山縣東北十里也。

「終南惇物」,至于鳥鼠。

終南。山名。《漢書地理志》。一名太一山。《秦記》云。「又名地肺。」惇物。山名。《漢書》云。「垂山也。」蔡傳終南,惇物,鳥鼠皆山名。終南,《地志》在扶風武功縣,今永興軍萬年縣南五十里也。「惇物」,《地志》:在扶風武功縣,今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