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前漢書。郊祀志》: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上書獻泰 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罪遷,天子 封其弟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 皆在天子之郡。

《拾遺錄》:「漢興至於武帝,省方巡嶽,標元崇號,開禮樂 以恢風,廣文義以飾俗。」

《隋書文帝本紀》:開皇二十年「十二月辛巳,詔曰:五嶽 四鎮,節宣雲雨,江河淮海,浸潤區域,並生養萬物,利 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敢有毀壞偷盜嶽鎮 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

《續仙傳》:初,元宗登封泰嶽回,問司馬承禎:「五嶽何神 主之?」對曰:「嶽者山之巨,皆出雲雨,潛儲神仙,國之望 者為之。然山林之神也,亦有仙官主之。」於是詔五嶽 於山頂列置仙官廟,自承禎始也。

《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元年六月甲午,諸王也里千遣 使乘驛祀五嶽四瀆。命追其驛券,仍切責之。」

五嶽總部雜錄

《孝經援神契》:「五嶽之神聖,四瀆之精仁。」

《法言》:「川有瀆,山有岳,高而且大者,眾人所不能踰也。」 《鹽鐵論》:「古者庶人無出門之祭,今富者祈名嶽,望山 川。」

《論衡》:「九州多山,而華、岱為嶽;四方多川,而江、河為瀆」 者,華、岱高而江、河深也。

《博物志》:「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封內名山,通靈助 化,位相亞也。」

趙至《與嵇茂齊書》:「昔李叟入秦,及關而嘆;梁生適越, 登岳長謠。」

《文心雕龍》:「碑者,埤也。上古皇帝始號封禪,樹石埤岳, 故曰埤也。」

大舜巡嶽,顯乎《虞典》;成康封禪,聞之《樂緯》。

《癸辛雜識》:「泰山如坐,嵩山如臥,華山如立。」

五嶽總部外編

《述異記》:「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 為江海,毛髮為草木。」

《玉匱經》:「黃帝披山通道,遍歷五嶽,封青城山,以為五 嶽丈人,乃嶽瀆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內,群嶽 再朝,六時灑泉,以代晷漏。」

《漢武帝內傳》:元封元年七月七日而王母至,帝見王 母巾笈中有一卷書,盛以紫錦之囊。帝問:「此書是仙 靈方耶,不審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出以示之曰:「此 五嶽真形圖也。昨青城諸仙就吾請求,今當過以付 之,乃三天太上所出,文祕禁重,豈汝穢質所宜佩乎? 今且與汝靈光生經,可以通神勸心也。」帝下地叩頭, 固請不已。王母曰:「昔上皇清虛元年,三天太上道君 下觀六合,瞻河海之長短,察丘山之高卑,立天柱而 安於地理,楨五嶽而擬諸鎮輔,貴昆陵以舍靈仙,尊 蓬丘以館真人,安水神於極陰之源,棲太帝於扶桑 之墟。於是方丈之阜,為理命之室;滄浪海島,養九老 之堂。祖瀛元炎,長元流光,生鳳麟聚窟,各為洲名,並 在滄流大海元津之中」,水則碧黑俱流,波則震蕩群 精,諸仙玉女,聚居滄溟,其名難測,其實分明,乃因山 源之規矩,睹河嶽之盤曲,陵迴阜轉,山高隴長,周旋 逶迤,形似書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實之號,書形祕於 元臺,而出為靈真之信。諸仙佩之,皆如傳章,道士執 之,經行山川,百神群「靈,尊奉親近。汝雖不正,然數訪 仙澤,叩求不忘於道,欣子有心,今以相與,當深奉慎, 如事君父,泄示凡夫,必禍及也。」

五嶽真形圖

五嶽真形圖

《道經》云:「五嶽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屬。」《抱朴子》 云:凡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偑之,則 鬼魅蟲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又云:太初中,李充稱 馮翊人,三百歲,常負此圖,人或佩之,渡江海,入山谷, 或夜行宿山房,邪魔魑魅魍魎悉皆隱遁,虔供居地, 必獲禎祥。又嘗見《萬花谷》記西王母與上元夫人降 「漢武帝。帝視其巾器中有小書,乞瞻覽。母曰:『此《五嶽 真形圖》也。乃三天太上所出,豈汝所宜佩乎』?」帝乞不 已,與之藏柏梁臺。余按諸說雖不可知,然此圖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