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二首   張邦士

  遊千山祖越寺       徐文華

  前題            劉琦

  次劉北郭韻         朱箎

  九日遊千山         前人

  宿大安寺有懷       吳希孟

  羅漢洞          薛廷寵

  登千山寺二首        李輔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二首   張邦治

 千山部紀事

 十三山部彙考

  圖

  考

 十三山部藝文

  十三山          明黃襄

山川典第九卷

長白山部彙考一

奉天府東北之《長白山》,

長白山在今船廠東南一千三百餘里。古名不咸山, 又名太白山,又名白山。舊《志》稱「橫亙千里,高二百里。」 今按:此山東過寧古塔,西趨奉天府,而開運、隆業諸 山,皆發脈於此,蓋不止千里矣。山巔一潭,五峰環遶, 百泉自山麓旁出,分為鴨綠、土門、混同三大江。其體 勢高大,支裔綿遠,洵足雄冠五嶽,俯視萬山。

長白山圖

長白山圖

按《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 慎氏之國,有蜚蛭,四翼,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有 人名曰大人。」

按《金史世紀》,其在北者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 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按《名勝記》:「長白山,其巔有潭,周八十里,深不可測,南 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

按《明一統志》:「長白山在故會寧府南六十里,橫亙千 里,高二百里。其巔有潭,周八十里,南流為鴨綠江,北 流為混同江,東流為阿也苦江。」

按:《全遼志山川攷》:「長白山在開原城東北千餘里,橫 亙千里。《方輿勝覽》云:黑水發源於此,舊名粟河。 托溫江在開原城北一千里,源出長白山。」

上木江,在開原城北六千餘里,源出長白山。

花江在開原城東南一千里,源出長白山。

按《盛京通志山川攷》,「長白山即歌爾民商堅阿鄰,《山 海經》作不咸山。」《唐書》作「太白山」,或作白山。《明一統志》 云:「在故會寧府南六十里,橫亙千里,高二百里。其巔 有潭,周圍八十里,南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東 流為阿也苦江。」今考其地,在船廠東南一千三百餘 里,西南流入海者為鴨綠江,東南流入海者為土門 江,北流遶船廠城東南,出邊受諾尼江,東注,北受黑 龍江,南受烏蘇哩江,曲折入海者為混同江,並無「阿 也苦」之名,古今稱呼之異也。金大定十二年,即山北 建廟,冊為興國靈應王,有司致祭,如嶽鎮故事。明昌 四年,冊為開天弘聖帝,其後廟廢。山半有石砌臺,坦 平宜四望。山巔作圜形,積雪皚然。及陟其上,五峰環 峙如俯。南一峰稍下如門,中潭窈杳,距崖五十丈許, 周可四十餘里。山之四周,百泉奔注,即三大江所由 發源也。其巔不生他樹,草多白花。南麓蜿蜒磅礡,分 為兩幹。其一西南指者,東界鴨綠江,西界通加江,麓 盡處,兩江會焉。其一遶山之西而北,亙數百里,以其 為眾水所分。舊《志》總謂之分水嶺。今則西至邊,茂樹 深林,幕天翳日者,土人呼為納綠窩集。自納綠窩集 而北,一岡袤四十餘里者,土人呼為歌爾民。朱敦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