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須言水。積石山非河上源,記施功之處,故云「導河。」積石言發首積石起也。漾江先山後水,淮、渭、洛先水後山,皆是史文詳略,無義例也。又淮、渭、洛言自某山者,皆是發源此山,欲使異於導河,故加自耳。鄭元云:「凡言導者,發源於上,未成流,凡言自者,亦發源於上,未成流。」必其俱未成流,何須別導?與自河出崑崙發源甚遠,豈至積石猶未成流,而云導河也?弱水得入合黎,知「合黎」是水名。顧氏云:「《地說書》合黎,山名。」但此水出合黎,因山為名,鄭元亦以為山名。《地理志》張掖郡刪丹縣,桑欽以為導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張掖郡又有居延澤,在縣東北,古文以為流沙。如《志》之言,酒泉郡在張掖郡西,居延屬張掖,合黎在酒泉,則流沙在合黎之東,與此《傳》不合。案《經》「弱水西,流水既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當如《傳》文合黎在流沙之東,不得在其西也。《蔡傳》。此下《濬川》也。

餘波入于流沙。

弱水餘波,西溢入流沙。蔡傳流沙杜佑云:「在沙州西八十里。其沙隨風流行,故曰流沙。」

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黑水自北而南,經三危,過梁州,入南海。《地理志》益州郡,計在蜀郡西南三千餘里,故滇王國也。武帝元封二年,始開為郡,郡內有滇池縣,縣有黑水祠,止言有其祠,不知水之所在。鄭云「今中國無也。」傳之此言,順《經》文耳。案酈元《水經》,黑水出張掖雞山,南流至燉煌,過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然張掖、燉煌並在河北,所以黑水得越河入南海者,河自積石以西,皆多伏流,故黑水得越而南也。蔡傳黑水,《地志》:「出犍為郡南廣縣汾關山。」《水經》:「出張掖雞山,南至燉煌,過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唐樊綽云:「西夷之水南流入于南海者凡四,曰區江,曰西珥河,曰麗水,曰瀰渃江,皆入于南海。其曰麗水者,即古之黑水也。三危山臨峙其上。」按梁、雍二州西邊皆以黑水為界,是黑水自雍之西北,而直出梁之西南也。中國山勢岡脊,大抵皆自西北而來,積石西傾,岷山岡脊以東之水,既入于河、漢岷江,其岡脊以西之水,即為黑水,而入于南海。《地志水經》樊氏之說,雖未詳的實,要是其地也。程氏曰:「樊綽以麗水為黑水者,恐其狹小不足為界。其所稱西珥河者,卻與《漢志》葉榆澤相貫,廣處可二十里,既足以界別二州」,其流又正趨南海。又漢滇池,即葉榆之地。武帝初開滇嶲時,其地古有黑水舊祠,夷人不知,載籍必不能附會。而綽及《道元》皆謂「此澤以榆葉所積得名」,則其水之黑,似榆葉積漬所成,且其地乃在蜀之正西,又東北距宕昌不遠,宕昌即三苗種裔,與三苗之敘于三危者,又為相應,其證驗莫此之明也。

導河積石,至于龍門。

施功發于積石,至于龍門,或鑿山,或穿地,以通於積石。《釋水》云:「河千里一曲一直」,則河從積石北流。河源不始於此,記其施功處耳,故言施功發行。又東乃南行至于龍門,計應三千餘里。龍門底柱,鑿山也。其餘平地,穿地也。或鑿山,或穿地以通流,言自積石至海皆然也。《釋水》云:「河出崑崙虛,色白。」李巡曰:「崑崙,山名。虛山,下地也。」郭璞云:「發源高處激湊,故水色白;潛流地中,受渠眾多渾濁,故水色黃。」《漢書·西域傳》云:「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去玉門陽關三百餘里,廣袤三四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于積石,為中國河。」郭璞云:「其出崑崙,里數遠近,未得詳也。」

南至于華陰。

河自龍門南流至華山,北至東行。

東至于底柱。

《底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在西虢之界。

又東至于孟津

孟津,地名,在洛北,都道所湊,古今以為津。孟是地名,津是渡處,在孟地致津,謂之孟津。《傳》云「地名」,謂孟為地名耳。杜預云:「孟津,河內河陽縣南孟津也,在洛陽城北,都道所湊,古今常以為津。武王渡之,近世以來呼為武濟。」

東過《洛汭》,至于《大伾》。

《洛汭》,洛入河處。山再成曰「伾」,至于大伾而北行。洛汭,洛入河處,河南鞏縣東也。《釋山》云:「再成英,一成伾。」李巡曰:「山再重曰英,一重曰岯。」《傳》云:「再成曰岯。」與《爾雅》不同,蓋所見異也。鄭元云:「大岯在修武、武德之界。」張揖云:「成皋縣山也。」《漢書音義》有臣瓚者,以為修武、武德無此山也。成皋縣山又不一成,今黎陽縣山臨河,豈不是大岯乎?瓚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