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屋,翱翔升降。」

《五行志》:「桓帝延熹四年六月庚子,泰山博尤來山判 解。」

《許曼傳》:曼祖父峻,善卜占之術,自云少嘗篤病,三年 不愈,乃謁泰山請命,行遇道士張巨君,授以方術。 《泰山》主人生死,故詣請命也。

《鼎錄》:「蔡邕為侍中,封高陽侯,作一鼎,記漢家曆數,邕 自書,藏於泰山。」

《三國志高堂隆傳》:「初,太和中,中護軍蔣濟上疏曰:『宜 遵古封禪。詔曰:『聞濟斯言,使吾汗出流足』。事寢,歷歲 後遂議修之,使隆撰其禮儀。帝聞隆沒,嘆息曰:『天不 欲成吾事,高堂生舍我亡也』』。」

《晉書五行志》:「武帝泰始四年七月,泰山崩墜三里。」京 房《易傳》曰:「自上下者為崩,厥應泰山之石巔而下,聖 王受命,人君虜。及帝晏駕而祿去王室,惠皇懦弱,懷、 愍二帝俱辱虜庭,淪胥於北,元帝中興於南,此其應 也。」

《武帝本紀》:太康元年「九月庚寅,衛瓘等奏封禪,不許。」 《五行志》:「太康二年六月,泰山大水,流三百家,殺六十 餘人。」

《文獻通考》:「成帝時,泰山石然,八日而滅。」

《岱史災祥志》:「孝武帝大明元年七月,白雀見泰山。」 《前秦錄》:「處士張忠隱於泰山,巖棲谷飲,修導氣之法, 鑿石為釜,泰山人於今法之。」

《水經濟水注》:「泰山朗公谷,谷舊名琨瑞溪,有沙門竺 僧朗,少事佛圖澄,碩學淵通,尤明氣緯,隱於此谷,因 謂之朗公谷。」故車頻《秦書》云:「苻堅時,沙門竺僧朗嘗 從隱士張巨和遊。巨和嘗穴居,而朗居琨瑞山,大起 殿舍,連樓疊閣,雖素飾不同,並以靜外致稱。」即此谷 也。水亦謂之琨瑞水也。

《岱史遺蹟紀》:晉張忠字巨和,中山人,永嘉之亂,隱於 泰山,清虛服氣,餐芝餌石。苻堅聞其賢,徵至長安,以 野服見堅曰:「先生獨善之美有餘,濟世之功未足,故 遠屈先生,將任以齊尚父,忠曰:『昔因喪亂,避地泰山, 與鳥獸為侶,尚父非敢擬,願還餘齒歸岱宗』。堅以安 車送之,過華山嘆曰:『我東嶽道士,沒於西嶽,命也』。已」 而化去。謚曰「安道先生。」

《南史袁淑傳》: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淑累遷尚書吏 部郎。其秋大舉北侵,從容曰:「『今當席卷趙、魏,檢玉岱 宗,願上《封禪書》一篇』。文帝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當 之』。」

《梁書許懋傳》:「時有請封禪者,武帝因集儒學士草封 禪儀,將行焉。懋建議以為不可,帝嘉納之。」

《魏書靈徵志》:宣武帝延昌三年八月辛巳,兗州上言, 「泰山崩頹石湧泉十七處。泰山,帝王告成封禪之所 也。而山崩泉湧,陽黜而陰盛。岱又齊地也,天意若曰, 當有繼齊而興受禪讓者。齊代魏之徵也。」

《隋書高祖本紀》:開皇九年春,韓擒虎進師入建業,獲 陳主叔寶,陳國平。時朝野物議,咸願登封。秋七月丙 午,詔曰:「豈可命一將軍,除一小國,遐邇注意,便謂太 平。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虛言而干上帝,非朕攸聞。而 今以後,言及封禪,宜即禁絕。」

《五行志》:「後齊天統初,岱山封禪壇玉璧自出,近白祥 也。夫岱山,王者易姓告代之處,玉璧所用之幣而自 出,將有異姓王者用幣之象。其後齊亡,地入於周。及 高祖受周禪,天下一統,焚柴泰山,告祠之應也。 開皇十四年,將祠泰山,令使者致石像神祠之所,未 至數里,野火欻起,燒像碎如小塊。」

《薛胄傳》:「胄性慷慨,志立功名,除兗州刺史。胄以天下 太平,登封告禪,帝王盛烈,遂遣博士登泰山,觀古跡, 撰封禪圖及儀上之。高祖謙讓不許。」

《舊唐書禮儀志》:「貞觀六年平突厥,年穀屢登,群臣上 言請封泰山。太宗曰:『議者以封禪為大典。如朕本心, 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闕封禪之禮,亦可比德 堯、舜。若百姓不足,縱修封禪之儀,亦何異於桀、紂?《禮》 云:『至敬不壇,掃地而祭,足表至誠,何必登高山封數 尺之土也』』?」內外章表不已。上遣杜正倫行泰山上七 《十二帝壇跡》。是年,兩河水潦,其事乃寢。

《唐太宗實錄》:貞觀十四年十月甲戌,趙王元景等表 請封禪。壬辰,詔從之。十五年三月庚辰,肅州言,「所部 川原遍生芝草。」先是,百僚及雍州父老詣朝堂表請。 四月辛卯朔,詔以來歲二月有事於泰山。詔太常卿 韋挻為檢校封禪大使,禮部侍郎令狐德棻副焉。祕 書少監顏師古奏:「臣撰禮書在十一年春。」詔公卿定 可否,多從師古之禮。六月己酉,有星孛太微宮。辛亥, 起居郎褚遂良進曰:「行至洛陽,彗星輒見,或有未允 合者。」丙辰,停封泰山。二十年十一月,司徒無忌等表 請。十二月己丑,又請詔有司議方石圜壇之制,草封 禪射牛之禮,修造羽儀輦輅,送洛陽宮。二十一年正 月丁酉,詔以二十二載仲春,有事泰山。司空元齡等 議。「社首去泰山五里是周家禪處。請禪社首。」八月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