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按《畿輔通志·山川攷》:「大伾山在濬縣東南二里,山高 四十丈,周圍踰五里,峰巒秀拔,若倚屏障。《禹貢》導河 至於大伾即此。一名黎陽山,又名青壇山。」《爾雅》曰:「山 一成曰伾。」孔安國曰:「山再成曰伾。」今觀山形,當以安 國為是。按漢光武於上築青壇方望,劉禎賦所謂「青 壇承祀,高碑頌靈」者是也。

紫金山在濬縣東五里,大伾山之東。山無餘土,翠石 稜稜。相傳玉女修鍊於此,丹成飛去。有玉女觀、白金 泉、拖裙石、玉女巖、仙跡觀今廢。

大佛巖在濬縣大伾山東。石勒以「佛圖澄之言,巉巖 石為佛像,高十餘丈,以鎮河流。拓拔魏時,覆以重閣。」 元末燬於兵。

「觀音巖在大伾山北。巖今鑿為洞,內巉石為像 龍洞在濬縣大佛巖北百餘步,大小三穴,天將雨,穴 中先出雲氣。宋政和間,禱雨輒應,敕封康顯侯。洞前 建豐澤廟,西日返照,穴中有光,故又曰西陽明洞。」 按《大名府志山川攷》:「浮丘之東二里曰大伾,上多浮 圖宮巉巖洪洞之跡焉。故士大夫道綰黎陽,數眺而 歌賦之。」大伾之東曰「鳳凰」,東北曰「紫金。」二山者,《大伾》 之餘氣也。《傳記》別有黎陽山,今失其處。

按《濬縣志山川攷》:「大伾山在縣東南二里,高四十丈, 周圍踰五里。」

呂祖洞,在大伾西崖峭嶂之間,知縣劉德新所創鑿 者,幽深精潔,殿廡崇閎,結構異致,景物瀟灑,真仙境 也。並置香火地,坐落山下。

《古蹟攷》:「青壇在大伾絕頂平處,漢光武平王郎,還至 黎陽,築壇祭告天地百神,刻石紀事。」

黎陽倉在大伾北麓。隋煬帝時,漕河北之粟以餉京 師,李密據之,唐、宋皆仍其制。政和以後,大河南徙,始 廢。

「杏花臺」在大伾、浮丘之間。金時富人所築,以資遊觀 者。

懋功宅在大伾觀音巖北,唐徐勣守黎陽時別墅。 「《中軍》亭」在大伾絕頂,李密建,以瞭敵者。今止存四巨 礎。

鴻濛亭在大伾南嶺。金防禦使建,有石刻。

偉觀亭在大伾佛岩之北。岩下古柏數十株,蒼翠可 愛。元劉愻書「大伾偉觀」四字于岩間。明嘉靖時,兵備 劉秉鑑建亭于下,今改為清曠亭,又名挾飛亭。 陽明亭在大伾絕頂書院內。明新建伯王守仁建。 懷古亭在大伾北巔。

「雲半山房」在大伾東岩。明知縣張肯堂建。

「藹藹亭」在大伾雲半山房南。明知縣張肯堂建。 「紫來亭」,在大伾東岩,憑虛結構,不異空中樓閣。知縣 張中選建。

「雲封亭」在大伾西呂祖洞前,石池八面環繞,迥絕塵 俗。

「來鶴亭」,在大伾西岩呂祖洞北,即方壺道院內。 《三丰嘯臺》,在大伾西岩,似瀛洲道院內。

雲渡橋,在大伾西,懸崖上,似瀛洲道院內。

「太極宮」,由純陽洞天門入,在大伾絕頂,卓出雲表,如 龍角鳳牙,供三清文昌呂祖臥像,闔邑之文峰也。 萬仙樓,在大伾太極宮後。

「吏隱厈」,在大伾西呂祖洞北,即方壺道院內。 「餐霞閣」,在大伾西,即方壺道院內。

「浴鶴池」、落虹橋俱在大伾西,呂祖洞山門外。

《蘧蘧居》在大伾呂祖洞右,即方壺道院內。

綠柳長廊在大伾山之西。自山足直至山腰,其長里 許。以上俱知縣劉德新建。

玲瓏石在大伾西太極宮前。嵌空玲瓏,宛如疊書 《片月臺》在大伾鍾離殿前,似瀛洲道院內。

天然石樽,在大伾北巔,上容酒斗餘明澶淵名士王 之臣曾「筒吸三盡,刻記樽旁。」

《石上古柏》,在大伾東岩石上,挺生磐石,毫無寸土,不 計年矣。

《物產攷》:「山韭生大伾山石罅中,療心疾,奇效。有意求 之,則竟年不可得也。」

大伾山部總論

程大昌《禹貢山川地理圖》。

大伾

「張揖以成皋山為大伾,薛瓚、杜佑以河內黎陽山為 大伾」,兩山皆大河所逕,又皆古來舊傳也。臣獨不以 張揖為當者,蓋黎陽山在大河垂欲趨北之地,禹故 記之,正與河將東流而先記華陰之在極南者同也。 若成皋之山,既非從東折北之地,又非險礙,如龍門 底柱之須疏鑿也。其地西去洛、汭,既已絕近,東北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