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玉帝觀即太清宮,在嶽之絕頂,蓋古登封臺,昔嘗圮 廢,成化十九年中使以內帑金資重建。隆慶間,侍郎 萬恭撤觀於巔北,出巔石而表之,題曰:「表泰山之巔」, 萬恭自為之記。

玉皇廟在嶽之回馬嶺,按察司陳察撰《記》。廟前畝許 為崖,磴高三丈餘,磴盡處為「昇仙閣。」

會真宮在州城東南隅。舊名「奉高宮」,宋真宗駐蹕,改 今額。前朝重修玉皇殿,有呂洞賓詩二首,手書石刻 并李太白詩。四方碑刻,俱古雅可玩。

后土殿,在嶽南麓,距州治三里許。數松差類嶽祠,亦 奇古可愛。

青帝觀凡二,其一在嶽巔,其一在嶽之南麓,肇建俱 不知何時,宋真宗加青帝懿號曰「廣生帝君。」在嶽巔 者,今巡撫都御史李輔命官修葺,於萬曆丙戌年孟 冬訖工。在南麓者,真宗御製御書贊刻,今尚存。弘治、 正德間修拓,嘉靖間尚書朱衡復加葺焉。帝即漢唐 所祀五帝之一,按《漢書》及宋《天文志》,青帝,天神也,而 「東嶽屬焉。」此廟祀之所由起也。

三皇廟,祀伏羲、神農、黃帝,在嶽南麓,距州治三里許。 碧霞靈應宮,在嶽絕頂西南下三里許,舊名昭真觀, 宋真宗東封時所建。前朝增拓其制,改署今額,累朝 修葺不廢。近自世宗朝遣工部侍郎陳策齎宮施萬 金重修,益鉅麗矣。隆慶間,巡撫傅希摰、巡按吳從憲 又加葺焉。其神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四方謁款祈 禳者,摩肩接踵而至。諸所捐施金帛珠玉馬羖之類, 有司日監守而筦權之。萬曆乙酉,巡按韓應庚侍御 命官鳩工,更新往制。其宮故南向,凡五間則欄其東 一間,題曰「東寶庫」欄其西一間,曰「西寶庫」,用以投儲 諸所捐施焉。宮之後架殿三間,題曰「便殿。」宮之右架 亭一間,題曰「憩亭。」凡此皆創建也。宮之前左翼曰子 孫殿三間,右翼曰眼光殿三間,其中為露臺,為甬路。 而甬路之南,大門三間:東鼓樓,西鐘樓,而門外棹楔 凡三,中曰敕建碧霞坊,東曰安民坊,西曰濟世坊。而 碧霞坊之前,臨火池之上,有闕門焉,曰「金闕。」凡此皆 增飾其舊者也。繢椽藻櫨,霞駮雲蔚,儼然神居,非人 世所有,乃其形勝環拱。宮東南則五花崖。東北迤西 則嶽頂、磨崖、《曰觀》諸峰,蜿蜒峙列,三面若屏扆,前若 雙闕。由宮門西下石磴三丈許,南俯懸崖,下視城郭 若畦圃。自城郭望之,則崖峰森蔽,不見宮宇。此蓋造 化靈區,真天奇云。

升元觀在嶽之南麓酆都廟西。石刻政和尚書省敕 牒尚存。元張志純重建,改曰朝元觀。學士徐世隆《記》。 天書觀即乾元觀,今榜曰「碧霞元君行宮」,在州城西 里許,宋大中祥符建,史載天書降於泰山西南之麓, 即其地也。

長春觀,在州城西北隅。女道士廢絕久之,禪僧寄焉。 《中統碑》刻:「元和子為女冠訾守慎作記」,丘神仙牒刻 成吉思皇帝敕旨俱存記,稱祖師為丘神仙。妙真則 守慎之賜號也。

龍泉觀又曰「斗母宮」,在嶽之小龍口。嘉靖二十一年, 德府重修,濟南陳輈《記》《石》。

風伯、雨師廟在州治東。先是,廟廢,止遺一石碣。成化 丙午,旱雩不雨,或油然雨狀,輒為風散。知府蔡晟詣 其所祭之,風頓息,大雨如注,因復立廟。廟圮,知州鄭 豸易以壇。

高真院,在嶽之南麓,曰金山,青帝觀後,俗曰「眼光殿。」 三官廟有三,其一在嶽之中道,曰「快活三。」其一在治 西關,其一在治東關。

酆都廟在嶽之南麓,升元觀東。弘治十四年建,其神 為「酆都大帝」,其左為閻王廟。嘉靖壬戌,濟南府同知 翟濤重修,有記。

森羅殿左為閻王廟,在嶽南三里,蒿里社首二山之 間有七十五司及《三曹對案》之神。神各塑像,俗傳為 「地獄」云。

趙相公廟在社首之陽。其神見《搜神記》及宋人《元豐 記石》。

三靈侯廟在南天門,祀周諫官唐宸、葛雍、周武。又附 祠嶽廟。按《通志》:三人墓在高苑縣。

靈泒侯廟在州城西南渿河東涘。其神舊名曰「渿河 將軍」,後曰通泉侯。宋真宗東封,拓廟封靈泒侯。元重 建,教授王真記。

淵濟公廟在嶽頂西南白龍池上,有司春秋祀焉。歲 旱雩禱,自漢唐已然。其淵濟神號祠宇,則肇於宋元 豐壬戌,邑人趙合撰《白龍殿記》,元邑人王天挺撰,金 帥劉瑀《填池靈異記》,州倅李簡、謝雨文、州守路希尹 撰《感澤記》,明州學正夏靖撰《感雨記》,俱石刻。祠中。 關王廟在高老橋。

至聖殿,在嶽巔玉皇頂西稍下可半里許。其地相傳 為越觀峰,其下為孔子崖。意者《韓詩外傳》所云:「孔子 登泰山,望見吳閶門白馬,以示顏子。」此豈即其地耶? 嘉靖間,尚書朱衡謀拓基於此,構建祠宇,以奉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