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陪祀昭陵看山記》
袁宏道

清明日,與曾太史退如、劉民部元定陪祀昭陵諸山, 尖秀生動,令人意勃勃。初至九龍池觀水,隨謁今上 壽宮。諸陵,唯壽宮與永陵以花版石為墉,精麗之極。 是時退如倦思寐,余謂元定康陵雖遠,山色殊佳,遂 聯鞭而進,未至康陵里許,山骨《巉巉》,與古樹根相錯 而出,壁上野花如繪,景物幽絕,乃去。騎散步亂石間, 忽聞樹頂有鼾鼾聲。覓之,乃一醉黃冠臥丫枝。問者 呼之不應,窮道人心暇乃爾。然此樹窠下臨無地,竊 為怖之。從此沿溪行,水石相觸,石獰而水怒。再進為 錐石口,稚兒野女,窺人如鼠,草草具村落。口上有城, 尻高而前俯,似海船狀。跨溪為女牆,道下為水竇,谿 中舉纍纍樵子往來其下。余謂元定過此必有異,因 相與循竇而出。行數十步,溪流回合,水益縹綠可喜。 一壁上白石鱗起如珂貝,苔花繡之,皆作層巒疊嶂。 余大呼曰:「此黃大癡《峨眉春雪圖》也。」命稚子過酒來。 野戍無火及酒具,諸人以瓶相傳飲。適有負薪者從 水上回顧,失足墮溪中,僮僕皆笑。既歸,與退如言,退 如大悔。時陪祭者多與客俱,余客乃張秀才明教也。

《遊銀山記》
李元陽

曉起,騎行幾二十里,路人乃云:赤獨子去密雲已旬 日矣,眾相顧色沮。南沙謂予曰:「銀山鐵壁,去此不遠, 盍往遊焉。」遂折北而去。諸君相尾問程,或言遠,或言 近,各有難色,遲回不進。南沙與予恐為所阻,遂策馬 亟馳,行六十里,至鄧隱峰道場八角亭。東北有鐵崖 壁立,石色熒然,頃之月出,爛如銀界。洗盞更酌,夜分 不寐。明日將拄杖登頂,寺僧曰:「頂由閻王鼻行,僧住 此十餘年,亦不敢度。」予二人笑而不聽,竟趨鼻側。山 脊如刀,背僅容一足,長約十步,兩旁如削,下臨萬仞, 不可凝視。罡風吹衣,足不能立。予曰:「列子履萬仞之 險,足二分垂外,何如?」乃去靴鞋,跌坐徘徊,取棋枰對 奕。南沙忽推棋東行,比予回顧,渠已渡鼻矣。予亦側 身起立,逐其武而東,遂相與登山頂。予曰:「君無擬議, 予無思量,乃能至此。向使擬議思量,東瞻西顧,則私 意起而安能至此哉?」南沙曰:「士之立朝,能以無擬議 思量之心行之,何事不辦?」坐有頃,寺僧憑樵者送茶, 各飲一琖。樵者指長城外曰:「此為黃花鎮,此為居庸 關,又西為某關,又東」為某鎮,皆在煙光微茫中,萬里 龍沙,風霾無際,令人氣吞邊塞,眼隘寰區矣。罡風稍 定,挺身度鼻而回,初無難者。回入僧院,崔都尉京山 自外來,曰:「聞二公在此,願得同遊。」遂舉觴薦山,殽坐 月下,說長城險易。夜分各就宿。明日京山早發來別。 予二人尚未下榻,飯已由捷路向昌平,道中多木柵 如圈,初不知其故,既而問樵人,乃知其為致虎圈也。 頃之,從人告飢,遂就流泉而飯,甚甘之,馬上作《銀山 鐵壁歌》,夜投昌平公署,不食而臥。明日,荊川、少海攜 酒來相勞。頃之,湛泉亦至,因為言山水之情狀,諸君 頗以不遊為恨。荊川名順之,編修武進人;湛泉名與 齡,驗封郎山西人;少海名瀚,考功郎順慶人;南沙名 過,職方郎,富順人;予則,名元陽,字仁甫,號仲谿,大理 人,為御史。

《駐蹕山記》
王嘉謨

自高梁橋水度,至白浮甕山,出薊縣竟甕山,斜界百 望。是山也,南阻西湖,神皋蘭若皆草焉。北通燕平,叢 叢磈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焉,是宜禾黍。山之 陽有祠焉,高十五丈,登之可以望京師,可以觀東潞 出百望。十里為長樂河,水不甚闊而駛。又北二里為 玉斗潭,潭箕圓僅丈,腐草罨之,深不可測,或云是有 物焉。有兩牛鬥而飲,陷於潭,輒不可得。又北十里為 灌石,駐蹕山在焉。其山長西北袤凡二十里,石皆壁 立,高可十餘丈,嶟沓欹危,如墜如挽。前臨平川,一望 無際,孤堠時隱,猿鳥悲號,行者懍懍。西望白虎站,深 若天井,湛碧難盡。山之上有臺,是名「棲雲」,金章宗嘗 遊焉。登臺而嘯,題石而歡。下而觀于野,蓋燎而獵焉。 召其酋長大人擊毬,俄而自擊也。乃嘆曰:「美哉乎,而 誰見之。」山下石床、石釜俱存。山之西有洞,是名寒崖, 勢殊奧邃,中多異草,奇石灌木,隨風揚芬。四望則惟 北多岨,云壽宮之成也,上自狄村遊于渾河,是常駐 蹕。自駐蹕而北,皆崇山也,連綴匼匝,又砂礫延緣,巖 間白石嶄嶄。春夏雨潦則成巨浸,樵采不達。又北二 十里許,迺從西折,斜入南谷,有聚焉,是名漆園。園之 南有山焉,是名雅思。是山也,幽晦多霧,富有果蓏。山 陷為坎,有池焉,浚洌如露,是名露池。有比丘一人,土 人敬事之。自園而出,再由走集西十里許為高崖。崖 下有泉遶其聚,四面皆山,蔚洞森蕭曠如也。又西北 十里許為清水澗。是澗也,兩山如門,行可二十里。山 皆奇峭巃嵷,山中飛泉滮灑,或決地,或分流,淙汨樹 木之間,推激,巖崖之穴青如亂。白如吹絮。仰視重 峰,時有孤石之揭揭。沈黯迷離,天氣自曀。崖間百合 忍冬棠杜牛相思郁薁,黃精《唐求》之屬,滲味扶芳, 爍紅隕翠,飛沫擊枝,墜而復起;新實含濡,落而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