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冊置於案以進。皇帝受玉冊,跪,內之玉匱,纏以金繩, 封以金泥。侍中取《受命寶》跪以進,皇帝取寶以印玉 匱。侍中受寶以授符寶郎。太尉進,皇帝跪捧玉匱授 太尉。太尉退,復立太常卿前奏:「請再拜。」皇帝再拜,退 入於次。太尉奉玉匱之案於石䃭南,北向立。執事者 發石蓋,太尉奉玉匱跪藏於石䃭內。執事者覆石蓋, 檢以石檢,纏以金繩,封以石泥,以玉寶遍印,引降復 位,帥執事者以石距封固,又以五色土圓封其配座。 玉牒封於金匱,皆如封玉匱。太尉奉金匱從降,俱復 位,以金匱內太廟,藏於高祖「神堯皇帝之石室。其禪 於社首,皆如方丘之禮。」

按《會要》:「開元十二年閏十二月辛酉,百官上表請封 嶽,手詔不從。於是月甲子,侍中源乾曜、中書令張說 上言曰:『自古受命居大寶者,必登崇高丘,行封禪之 禮。高宗因文武之業,盛岱亭之禮。方策所記,虞夏同 風。陛下即位十有四載,創九廟,禮二郊,睦九族,友兄 弟,天平地成,人和歲稔,可以拜於神明矣』。」從之。十三 年四月乙丑,撫州三脊茅生。八月己未,詔張說、徐堅、 韋縚等於集賢院刊撰《東封儀注》。十一月九日己丑, 日南至,上備法駕登山。庚寅,祀昊天上帝於封臺之 前壇,以神堯配享。禮畢,還齋宮,慶雲隨馬,祥風繞輅, 張說等蹈舞拜賀。十一日辛卯,祀享地祇於社首之 泰圻壇,以睿宗配享。初畢,至嶽西,大風裂幕折柱,張 說昌言海神來迎。至升壇,休氣四塞。登歌奏樂,有祥 風自南而至,絲竹之聲,飄若天外。及禪社首,五色雲 見,日重輪。十二日壬辰,上御朝覲之帳殿,朝群臣,大 赦天下。上製《紀泰山銘》,親札勒於山頂之石。中書令 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禪社首壇頌》,禮部 尚書蘇頲撰《朝覲壇頌》,以紀聖德。

按《冊府元龜》,元宗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己丑,日南至, 上備法駕登山至齋室。其夕陰霧慘烈,勁風四起,裂 幕折柱,寒氣切骨。上露立祈請,仰天自誓曰:「某身有 過,請即降罰。萬人無福,亦請某為當罪。」應時風雨收 止,天地清晏,日氣和煦。及升壇,休氣四塞,登歌奏樂, 有祥風自南而至,絲竹之聲,飄若天外。及禪社首,五 色雲見,日重輪。及還山,下之齋宮,有慶雲隨馬,祥風 遶路。是時,中書令張說等蹈舞拜賀。帝曰:「朕以薄德, 恭膺大寶。雲物休洽,皆是輔弼之力。君臣相保,勉副 天心,長如今日,不敢矜怠。」說等又奏曰:「聖心誠懇,昨 夜齋居,則息風反雨;今朝封祀,則天清日暖。復有祥 風助樂,卿雲引燎。靈跡盛事,自古未」聞。陛下又思「慎 終如初,長福萬姓,天下幸甚。」

後唐

明宗長興二年詔封泰山神為威雄將軍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云云。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冬十月有事於泰山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三月甲戌,兗州父 老千二百人詣闕請封禪。丁卯,兗州并諸路進士等 八百四十人詣闕請封禪。壬午,文武官將校、蠻夷耆 壽、僧道二萬四千三百七十餘人詣闕請封禪。不允。 自是表凡五上。夏四月甲午,詔以十月有事於泰山, 遣官告天地宗廟嶽瀆諸祠。乙未,以知樞密院事王」 欽若、參知政事趙安仁為泰山封禪經度制置使。丙 申,以王旦為封禪大禮使,馮拯、陳堯叟分掌禮儀使。 五月壬戌,王欽若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見。」六月 乙未,天書再降於泰山醴泉北。壬寅,迎泰山天書於 含芳園,雲五色見。俄,黃氣如鳳,駐殿上。九月乙酉,親 習《封禪儀》於崇德殿。冬十月戊子,上御蔬食。庚寅,以 巡幸置考,制度使副,凡巡幸則命之。是夕,五星順行, 同色。辛卯,車駕發京師,扶侍使奉天書先道。丁未,法 駕入乾符縣、奉高宮。戊申,王欽若等獻泰山芝草三 萬八千餘本。己酉,五色雲起嶽頂。庚戌,法駕臨山門, 黃雲覆輦,道經險峻,降輦步進。先夕大風,至是頓息。 辛亥,享昊天上帝於圜臺,陳天書於左,以太祖、太宗 配。帝袞冕奠獻,慶雲繞壇,月有黃光。命群臣享五方 帝諸神於山下封祀,壇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降 谷口日有冠戴,黃氣紛郁。壬子,禪社首,如封祀儀。紫 氣下覆,黃光如星,繞天書匣。縱四方所獻珍禽奇獸, 還奉高宮,日重輪,五色雲見,作會真宮。又按《禮志》,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兗州父老呂良等千二百八十 七人及諸道貢舉之士八百四十六人詣闕陳請」,而 宰臣王旦等又率百官、諸軍、將校、州縣官吏、蕃夷、僧 道、父老二萬四千三百七十人五上表請。始詔「今年 十月有事於泰山,遣官告天地、宗廟、社稷、太一宮及 在京祠廟、嶽瀆,命翰林太常禮院詳定儀注」,知樞密 院王欽若、參知政事趙安仁為《封禪》經度制置使,並 判兗州,三司使丁謂計度糧草,引進使曹利用、宣政 使李神福修行宮道路,皇城使劉承珪等計度發運。 詔「禁緣路採捕及車騎蹂踐田稼,以行宮側官舍、佛 寺為百官宿頓之所,調兗、鄆兵充山下丁役。行宮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