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人矣。所謂磨胸捏石, 捫天之難也。初上此道,行十餘步一休,稍疲,咽脣焦, 五六步一休。蹀蹀據頓地,不避濕暗,前有燥地,目視 而兩腳不隨。早食上晡,後到天門。郭使者得銅物。銅 物形狀如鐘,又方柄有孔,莫能識也,疑封禪具也。得 之者汝南召陵人,姓楊名通。東上一里餘,得木甲。木 甲者,武帝時神也。東北百餘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 闕在南方,漢武在其北。二十餘步,得北垂圓臺,高九 尺,方圓三丈所,有兩陛,人不得從上,從東陛上,臺上 有壇,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維有距石,四面有 闕。闕壇再拜謁,人多置錢物,壇上亦不掃除。國家上 見之,則詔書所謂酢梨酸棗,狼籍散錢處數百,幣帛 具道。是武帝封禪,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為先上跪 拜,置梨棗錢於道以求福,即此也。東山名曰「日觀。」日 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所,秦觀者望見 長安,吳觀者望見會稽,周觀者望見齊。西北有石室 壇,以南有玉盤,中有玉龜。山南脅神泉,飲之極清美, 利人日,人下去,行數環,日暮時頗雨,不見其道,一人 居前,則先知蹈有人,乃舉足隨之,比至天門下,夜人 定矣。

《請封禪疏》
魏·蔣濟

夫帝王大禮,巡狩為先;昭祖揚檷,封禪為首。是以自 古格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刊無竟之名,紀 天人之際者也。故司馬相如謂:有文以來七十二君, 或順所繇於前,謹遺教於後。太史公曰:「主上有聖明 而不宣布,有司之過也。」然則元功懿德,不刊梁山之 石,無以顯帝王之功,示兆庶不朽之觀也。《語》曰:「當君 而歎堯、舜之美,猶之人子,對厥親而惟譽他人之父。」 今大魏承百王之弊亂,拯流遁之艱厄,接千載之衰 緒,繼百代之廢業,自武、文至於聖躬,所以參成天地 之道,綱維神人之化,上天報應,嘉瑞顯祥,以比往古, 無所取喻。至於歷世,迄今,未廢大禮,雖志在掃盡殘 盜,蕩滌餘穢,未遑斯事。若爾,三苗屈強於江海,大舜 當廢東巡之儀;徐夷跳梁於淮泗,周成當止岱嶽之 禮。且去歲破吳虜於江漢,今茲屠蜀賊於隴右,其震 蕩內潰,在不復淹,無累於封禪之事也。此議久廢,非 倉卒所定。宜下公卿,廣撰其禮,卜年考時,昭告上帝, 以副天下之望。臣待罪軍旅,不勝大願,冒死以聞。

《衛瓘等請封禪疏》
晉·書禮志

臣聞肇自生靈,則有后辟,年載之數,莫之能紀。立德 濟世,揮揚仁風,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諡號 可知者十有四焉,沉淪寂寞,曾無遺聲者,不可勝記。 大晉之德,始自重黎,實佐顓頊;至於夏、商,世序天地。 其在於周,不失其緒。金德將升,世濟明聖,外平蜀、漢, 海內歸心,武功之盛,實由文德。至於陛下,受命踐祚, 弘建大業,群生仰毓。惟獨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負固, 歷代不賓,神謀獨斷,命將出討,兵威暫加,數旬蕩定, 羈其鯨鯢,赦其罪逆,雲覆雨施,八方來同,聲教所被, 達於四極。雖黃軒之征,大禹遠略,周之奕世,何以尚 今。若夫元石素文,底號前載,象以數表,言以事告,雖 古《河圖》《洛書》之徵,不是過也。宜宣大「典,禮中嶽,封泰 山,禪梁父,發德號,明至尊,享天休,篤黎庶,勒千載之 表,播流後之聲,俾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斯帝王之盛 業,天人之至望也。」

《王公有司奏請登封疏》
晉·書禮志

自古聖明光宅四海,封禪名山,著於史籍,作者七十 四君矣。舜禹之有天下也,巡狩四嶽,躬行其道,《易》著 「觀俗省方」,《禮》有「升中於天」,《詩》頌「陟其高山」,皆載在方 策。文王為西伯,以服事殷;周公以魯藩,列于諸侯,或 享於岐山,或有事泰山,徒以聖德,猶得為其事。自是 以來,功薄而僭其義者,不可勝數,號諡不泯,以至于 今。況高祖宣皇帝肇開王業,海外有截;世宗景皇帝 濟以大功,輯寧區夏;太祖文皇帝受命造晉,盪定蜀、 漢。陛下應期龍興,混一六合,澤被群生,威震無外。昔 漢氏失統,吳蜀鼎峙,兵興以來,近將百年,地險俗殊, 人望絕塞。今不羈之寇,二伐而平。非聰明神武,先天 弗違,孰能巍巍其成功若茲者歟?臣等幸以千載,得 遭運會,親服大化,日睹太平,至公至美,誰與為讓?宜 祖述先朝,憲章古昔,勒功岱嶽,登封告成,弘禮樂之 制,正三雍之典,揚名萬世,以顯祖宗。是以不勝大願, 敢昧死以聞。

《封禪議》
梁·許懋

舜柴岱宗,是為巡狩。而鄭元引《孝經鉤命決》云:「封于 泰山,考績燔燎,禪于梁父,刻石紀號。」此緯書之曲說。 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質民淳,安得泥金檢玉?結繩 而治,安得鐫文告成?妄亦甚矣。若聖主不須封禪,若 凡主不應封禪。秦始皇嘗封泰山,孫皓嘗封國山,皆 由主好名于上,而臣阿旨于下,非盛德之事,不可為 「法也。」

《祭岱嶽文》
魏·孝文帝

維太和十九年,敢昭告于泰山東嶽之靈:「造化氛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