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4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十六卷目錄

 泰山部藝文二

  秩祀典詔         明太祖

  洪武十年初建國祭泰山文   同前

  洪武十一年秋報祭泰山文   同前

  洪武二十八年討廣西蠻酋告泰山文

                同前

  洪武三十年討西南苗民告泰山文

                同前

  永樂五年征安南告泰山文   成祖

  宣德十年時祭泰山文     宣宗

  正統元年即位祭泰山文    英宗

  正統三年時祭泰山文     同前

  正統九年禱雨祭泰山文    同前

  景泰三年河決祭泰山文    代宗

  景泰六年災沴告泰山文    同前

  成化六年旱告泰山文     憲宗

  成化十三年災沴告泰山文   同前

  成化二十一年地震告泰山文  同前

  弘治四年旱禱泰山文     孝宗

  弘治七年河決禱泰山文    同前

  御製重修東嶽廟碑      同前

  正德五年旱告泰山文     武宗

  正德六年水旱盜賊告泰山文  同前

  嘉靖十一年祈嗣告泰山文   世宗

  嘉靖十七年毓儲謝泰山文   同前

  嘉靖三十二年河決告泰山文  同前

  嘉靖三十三年河工告成謝泰山文

                同前

  嘉靖三十三年災變告泰山文  同前

  隆慶三年水災告泰山文    穆宗

  萬曆元年即位告泰山文    神宗

  岱山賦有序      蘇志乾

  登泰山賦          陳璉

  日觀賦           唐肅

  登泰山記          李裕

  題卻封禪頌槁後       王直

  游泰山記          喬宇

  游泰山記          尚絅

  游泰山記          高誨

  九日登岱記         黃鰲

山川典第十六卷

泰山部藝文二

《秩祀典詔》
明·太祖

「朕永惟為治,必本於禮,考諸《祀典》,知五嶽、五鎮、四海、 四瀆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號,歷代有加。在朕思之, 則有不然。夫嶽、鎮、海、瀆皆高山廣水,自天地開闢以 至于今,英靈之氣,萃而為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微 莫測,豈國家封號之所可加?瀆禮不經,莫此為甚。今 命依古定制,凡嶽、鎮、海、瀆,並去前代所封名號,止以」 山水本名稱其神。「五嶽,稱東嶽泰山之神,南嶽衡山 之神,中嶽嵩山之神,西嶽華山之神,北嶽恆山之神。 五鎮,稱東鎮沂山之神,南鎮會稽山之神,中鎮霍山 之神,西鎮吳山之神,北鎮醫無閭山之神。四海,稱東 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四瀆,稱東瀆 大淮之神,南瀆大江之神,西瀆大河之神,北瀆大濟 之神:庶幾神人之際,名正言順,于理為當。用稱朕以 禮祀神」之意。

《洪武十年初建國祭泰山文》
同前

「朕荷上天后土之眷命,蒙神之效靈,以致平群雄,息 禍亂,君主黔黎於華夏,統控蠻夷,于今十年,中國康 寧。然於神之祀,若以上古之君言之,則君為民而禱, 歲有春秋祈報之禮。於斯之際,有望于神而祭者,有 巡狩於所在而燎瘞者。今予自建國以來,十年于茲, 國為新造,民為初安,是不得親臨所在而祀神也。特」 遣開國忠臣李文忠、道士吳永輿、鄧子方以代予行, 奉犧牲祝帛於祠下,以報效靈。自今以後,歲以仲秋, 詣祠致祭,惟神鑒之。

《洪武十一年秋報祭泰山文》
同前

惟神靈峙方嶽,鍾秀后祇,主司生民,厥功允大。時維 仲秋,禮當報祀。特命使者奉犧牲、祝帛,詣祠致祭。伏 惟鑒之。

《洪武二十八年討廣西蠻酋告泰山文》

同前

昔者元運將終,英雄並起,民患兵殃,時予亦與群雄 並驅,輯兵保民。上帝默相山川,受命效靈,所在必克。 轉戰五年餘,方乃兵偃民息,眾樂生生之計,天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