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5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龜山圖

龜山圖

按《詩經魯頌閟宮》:「奄有龜蒙,遂荒大東。」朱註龜,山名,魯 之所有。大全廬陵羅氏曰:《郡國志》,泰山郡博縣有龜山。 孔氏曰:《春秋》:「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謂龜山之北 田也。曹氏曰:「龜則鄒之龜山。」

按《春秋》,定公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陰田。」杜註三邑皆 汶陽田也。泰山博縣北有龜山,陰田在其北也。龜, 山名也。山北曰陰田,在龜山北,其邑即以龜陰為名。 按《後漢書郡國志》,泰山郡博有龜山。杜預曰:「田在 山北,琴操,孔子作《龜山之操》。」

按:《魏書地形志》,「泰山郡梁父。」有龜山。

按《水經》,「汶水屈從縣西南流。」其水自谿而東,濬波 注壑,東南流,逕龜陰之龜田。山,在博縣北一十五里。 昔夫子傷政道之陵遲,故望山而懷操,故《琴操》有《龜 山操》焉。山北即龜陰之田也。《春秋?定公十年》,「齊人來 歸龜陰之田」是也。

按:《隋書地理志》,「魯郡梁父。」有龜山。

按《詩地理攷》《魯頌》龜蒙。《郡國志》:「泰山博縣有龜山。」在 今襲慶府奉符縣。《水經注》:「在博縣北十五里。」《郡縣志》: 「在兗州泗水縣東北七十五里,孔子有龜山操。」 按《明一統志山東山川》,龜山在兗州府泗水縣東北 五十里,今屬泰安州。

按《圖書編山東山攷》:「龜蒙山,《魯頌·閟宮》曰:『奄有龜蒙, 遂荒大東』。」《傳》曰:「龜蒙,魯國二山也。龜山近魯,在今費 縣西北七十里。後人指為蒙山者,山頂宛如龜形,名 不虛得。夫子《龜山操》曰:『余欲望魯兮,龜山蔽之』。韓退 之擬曰:『龜之大兮,祇以奄魯』。」則龜為魯之大山明矣。 蒙山在龜山東,二山聯屬,長八十里。《禹貢》之「蒙羽」,《論 語》之「東蒙」,正蒙山也。先王封顓臾為附庸之君,使主 蒙山,祭山在東,故曰「東蒙。」後人疑於東蒙之說,遂以 龜山當蒙山,「蒙」為東蒙,而隱沒龜山之本名。夫魯人 頌其本國之山川,辭必審矣。故今定蒙山為「龜山」,「東 蒙」為蒙山,以復古焉。

龜山下有古顓臾城,山前玉虛宮,唐仙人賈神翁所 建。有「英烈昭濟惠民王祠」,即顓臾也。山西南十餘里 有漏澤,澤有五穴,春夏積水,秋冬漏竭。將漏之時有 聲,居人就穴取魚,遂種麥,比水至,麥已收矣。

按《山東通志山川》:龜山在兗州府泗水縣東北五十 里,與蒙山相連,故魯之北界也。《詩》:「奄有龜、蒙。」孔子去 魯,作《龜山操》云:「吾欲望魯兮,龜山蔽之。」龜山之東北, 汶水出焉,所謂汶陽龜陰之田矣。其北為蒙陰,其南 為費。

按《兗州府志山川》:「龜山在泗水縣東北五十里。」《詩經 魯頌龜蒙》,孔子作《龜山操》即此。

按《泗水縣志山川》:「龜山在縣東北五十里,峰巒聳翠 如龜狀。」《通志》以屬新泰縣,本縣東村亦有龜山,恐未 是。

按《費縣志山川》:「龜山距縣西北六十里,山有七十二 峰,龜蒙頂其最勝處。」

按《蒙陰縣志山川》:「龜山在城南五十里,孔子登東山 小魯處,其碑尚存。山有顓臾城,有玉虛宮,唐仙人賈 翁所建,孔子小魯處石刻在龜山之巔。」

按《嶧縣志》《山川》龜山在縣北五十里,四圍峭壁陡峻, 其形如龜,上有一泉,水旱不涸,元末土人避兵處。 按《新泰縣志》「《山川》龜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季桓子受 女樂,孔子諫,不從,望龜山而作操,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