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山圖
考
按《水經淄水注》:青州城陽水,又東北流,石井水注之。 水出南山,頂洞開,望若門焉,俗謂是山為「劈頭山。」其 水北流注井。井際廣城東側,三面積石,高深一匹有 餘,長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贔之音,驚川聒谷,漰渀之 勢,狀同洪井,北流入陽水。余生長東齊,極遊其下,於 中闊絕,乃積綿載。後因王事,復出海岱。郭金紫惠同 《石井》,賦詩言意。彌日嬉娛,尤慰羈心,但恨此水時有 通塞耳。
按于欽齊乘,府城南五十里,上方號大雲,頂有通穴 如門,可容百餘人,遠望如懸鏡,泉極甘冽。崖壁上銜 蚌殼結石,相傳海田所變。如沈存中《筆談》載太行山 崖,螺蚌石子,橫亙如帶之類,齊地尤多。又有碎石子, 或間瓦礫凝結作石,殆不可曉。蓋蚌石雜沙土凝者, 水所漬也;石子自凝成石者,氣所化也。豈天地之終, 萬物皆碎為塵,及其開闢,漸復凝聚,元氣渣滓中融 化未盡者,猶有其質邪?以理逆之,無足怪者。
按《圖書編》:《山東山攷》:雲門之東曰劈山,山峰分裂如 劈,古名劈頭山。西則駝山,三峰聯翠,障城如畫。 按《山東通志山川》:雲門山在青州府城南五里,一名 劈頭山,謂與劈山相連,山椒為大雲頂。《水經注》云:山 窟洞開,望若門焉。山陰有石井,有水簾洞,宋知州富 弼刻名石壁,明尚書喬宇篆「『雲門』二大字於門。」《齊乘》 曰:宋「熙寧間,知青州盧士宗《山路記》云:『營丘,東秦舊 服,周環眾山,雲門為之冠』。」然此山實不聞於天下。其 磨崖題刻唐天寶間北海太守趙居貞《投龍環璧序》 並詩,及有宋慶曆八年富文忠公題名七人;熙寧二 年歐陽文忠公六人;四年趙清獻公二人,吳文肅公 十一人;政和五年安撫使梁子美十七人。金泰和間 亦有益都少尹夾谷璋十一人,然其「雲門絕景」,前賢 題品尚矣,圖經散逸之後,乃不得與龍山、虎丘角雄 天下,為可惜也,故特表而出之。上有大雲寺,今廢。崖 壁所刻石佛像數十尚存。其唐趙居貞《投龍環璧詩》 並序,其文剝缺,不具錄。
劈山在雲門山東南。石壁自頂開裂,二峰屏峙,高插 雲霄,遠望若刀劈之狀。其南有八仙臺。臺之阿舊有 皇化寺,今為廣福寺。
駝山在府城西南八里雲門山右,以形似名。山陰有 龍湫,上有龍洞,禱雨輒應。明尚書喬宇篆「駝山」二大 字,刻於巖上。日照縣亦有駝山。
水簾洞在雲門山。洞有泉清冽,有石枕石榻,相傳為 仙跡,登臨者憩焉。又蒙陰縣蒙山之陰,亦有水簾洞。 石平坦,水瀑布,如垂簾之狀,世傳為賀仙翁所居。民 瘟疫者,取水飲之,多愈。
按《青州府志山川》:「雲門山在府南五里。」《水經注》云:「山 窟洞開,望若門焉。」《齊乘》云:「山上方號大雲,頂有通穴, 可容百人,遠望如懸鏡,噏欱清風,吞吐雲氣。雖炎熇 入之,毛骨淅灑,凜在冰壺玉井。」
曉山陰石井名龍潭,水旱不加盈涸,有亭曰「聳翠。」 東南為劈山,山峰分裂如劈,故名。
右為「八仙臺。」
西為駝峰,山形似駝。三山聯翠,障城如畫。上有潭,名 「龍湫。」
南為鳳凰嶺,在雲門山左。山勢蹁躚若飛鳳。
山麓為花林畽地多柿,秋深霜葉,蔓衍平鋪,登山遠 望如錦,青州一佳景。
按《益都縣志山川》:「雲門山在縣南五里,下坦而上銳, 將及巔,有中虛之洞,以穿其背,可容百餘人,遠望若 懸鏡,噏欱清風,吞吐雲氣,雖炎熇入之,毛骨淅灑,凜 在冰壺玉井。山半有靈官廟,山巔有碧霞祠、關帝廟 及東西閬風諸亭。明末荒蕪,傾圮殆盡。後有知府夏 一鳳捐俸重修,廟貌鼎新,亭閣軒敞。又鑿石種松數」 百株,一望翠靄,憑虛遠眺,最為遊觀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