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鵠峰頭草閣懸,幽人愛此學長年。地通瀛海川原 潤,天近扶桑日月偏。何物笙簫來澗底,無端雞犬下 雲邊。諸山盡處人間路,得意誰回「急水船。」
勞山部紀事
《酉陽雜俎》:「萊子國海上有石人,長一丈五尺,大十圍。 昔始皇遣此石人追勞山不得,遂立。」
《紀聞》:太和先生王旻,得道者也。天寶中詔徵之,于內 道場安置。帝與貴妃楊氏旦夕禮謁,訪以道術,旻隨 事教之,然大約在于修身儉約,慈心為本。人有傳,世 世見之,而貌皆如故,蓋及千歲矣,在京多年。天寶六 年,南岳道者李遐周恐其戀京不出,乃宣言曰:「吾將 為帝師,授以祕籙。」帝因令所在求之。七年冬而遐周 至,與旻相見,請曰:「王生戀世樂,不能出耶?可以行矣。」 于是勸旻令出。旻乃請于高密牢山合煉,元宗許之, 因改牢山為輔唐山,許旻居之。
《萊州府志》:「五代樂正子長嘗遇仙於鰲山,授以方術。 年百八十,顏色不衰,登勞山仙去。」
「華蓋真人姓劉氏,蜀人,寓居勞山。龐眉皓髮,面如渥 丹,不自知其年。敝衣掩形,冬夏不冠履,不爐不扇。一 夕端坐而化,神色自若。至晚視之,止遺軀殼若蟬蛻。」 其徒擇地葬之。
金丘長春名處機,海上七真之一。嘗雲遊訪道至勞 山,見其奇秀,遂棲養久之,乃去。
劉長生,掖人,少為屠,酗酒,一旦頓悟真學,晝寢,夢壁 上有詩云:「武官養性真仙地,須有長生不死人。」又遇 純陽真人於眾人中招之曰:「若憶夢中詩否?」長生大 悟,遂執弟子禮。純陽賜之詩曰:「釣罷歸來又見鰲,已 知有分到仙曹。招呼悟得元中意,躍出洪波萬丈高。」 明昌丙申,長生自洛陽還,大有所契。後歿,舉棺甚輕, 人以為「仙蛻云。」
元劉志堅,故以掌鷹房事永昌王,故稱劉使臣。後棄 家入道,隱於勞山。久之,天光內映,或知休咎,一日辭 道眾而逝。葬華樓上,稱「劉使臣墓。」
勞山部雜錄
《日知錄》:勞山之名,《齊乘》以為登之者勞,又云一作牢, 丘長春又改為鰲,皆鄙淺可笑。按《南史》明僧紹隱于 長廣郡之嶗山,《本草》「天麻生太山、勞山諸山」,則字本 作「嶗。」若《魏書·地形志》《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並 作「牢」,乃傳寫之誤。《詩》:「山川悠遠,維其勞矣。」《箋》云:「勞勞 廣闊。」則此山或取其廣闊而名之。鄭康成齊人,勞勞, 齊語也。《山海經西山經》亦有勞山,與此同名。《寰宇記》: 秦始皇登勞盛山,望蓬萊,後人因謂此山一名勞盛 山,誤也。勞、盛二山名,勞即勞山,盛即成山。《史記封禪 書》:「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漢書》作「盛山」,古字 通用。齊之東偏,環以大海,海岸之山莫大于勞、成二 山,故始皇登之。《史記。秦始皇紀》:「令入海者齎捕巨魚 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至,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 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正義》曰:「榮成山即成 山也。」按史書及前代地理書並無榮成山。予向疑之, 以為其文在琅邪之下,「成山」之上,必「勞」字之誤。後見 王充《論衡》引此正作「勞成山」,乃知昔人傳寫之誤,唐 時諸君亦未之詳考也。遂使「勞山併盛」之名,「成山冒 榮」之號。今特著之,以正史書二千年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