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5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階。有冰水,沸水,飲者千歲。有大螺名「裸步」,負其殼露 行,冷則復入其殼生卵,著石則軟,取之則堅。明王出 世,則浮於海際焉。有葭紅色,可編為席,溫柔如罽毳 焉。有鳥名「鴻鵝」,色似鴻,形如禿鶖,腹內無腸,羽翮附 骨而生,無皮肉也,雌雄相盼則生。《產南》有鳥名鴛鴦, 形似鴈,徘徊雲間,棲息高岫,足不踐地,生於石穴中, 萬歲一交則生雛,千歲銜毛學飛,以千萬為群,推其 毛長者,高翥萬里。聖人之世,來入國郊,有浮筠之簳, 葉青莖紫,子大如珠,有青鸞集其上,下有沙礰,細如 粉,柔風至,葉條翻起,拂細沙如雲霧,仙者來觀而戲 焉。吹風竹葉,聲如鐘磬之音。

按郭氏《元中記》:「東南之大者,有巨鼇焉,以背負蓬萊 山。」

按《續博物志》:蓬萊山,使高麗者望之甚遠,前高後下, 峭拔可愛。其島屬昌國縣,其上平廣,可以種蒔。島人 云:「蓬萊三仙山,越弱水三萬里,不應指顧間便見,此 外不復見山。」

按《太平御覽地部》,「蓬萊山,海中神山,非有道者不到。」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紹興府樓閣》:「蓬萊閣在臥龍山 上,吳越錢鏐所建。」名蓬萊者舊志蓬萊山正屬會稽。 按《名山記》:元吳萊《遊甬東山水古蹟記》:「昌國,古會稽 海東洲也。中多大山。其國之北界有蓬萊山,眾山四 圍峙立,旋繞小嶼,屹如千尺樓臺。而中又有紫霞洞」, 與山為鄰。中畔明通方,如大車之輿。潮水一退,人或 可入,或云人不可到,隱隱有神仙題墨,漫不能辨。又 有沙山,細沙所積,海日照之有芒,手攫則霏霄下漸 成窪穴,潮過又補,終不少損。旁有石龍,蒼白角爪鱗 鬣具,蜿蜒跨空,亙三十里。舟徑其下,西轉則為洋山, 中多大魚。又北則為胊山、岱山、石蘭山。夫昌國,本《禹 貢》島夷,後乃屬越,曰甬句東。越王句踐欲使吳王夫 差居之,然不至也。海中三山,安期、羨門之屬,或避秦 亂至此,方士特未始深入。或云三山在水底,或云山 近則風引舟去,蓋妄說也。東土人士,每愛會稽山水, 故稱入會稽為入東。《抱朴子》亦云:古仙者之樂登名 山,為上海中大島嶼,如會稽之「東翁洲」者次之,今昌 國也。

按《三才圖會蓬萊山圖考》:「蓬萊山一名蓬丘山,一名 雲來山,在東海中,高一千里,地方三千里,上有金臺 玉闕,乃神仙之都,上帝遊息之地。海水正黑而為溟 渤,無風而波浪萬丈,不可往來,惟飛仙間有能到者。 昔禹治洪水既畢,乘轎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 於北阿,歸大功於九天。又禹經諸五岳,使工刻石識」 其里數高下。其字科斗書,非漢人所可曉。今丈尺里 數,皆禹時書。

蓬萊山部藝文一

《蓬萊閣記》
宋·朱處約

「世傳蓬萊、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 及其處。其言恍惚詭異,多出方士之說,難於取信。而 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萊」,豈非秦漢之君東遊以追其 跡,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萊不得見,而空名其邑曰蓬 萊,使後傳以為惑。據方士三山之說,大抵草木、鳥獸、 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宮室偉大,氣序和平之狀,餐其 「草木,則可以長生不死。長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 脫於無何有之鄉。」際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 說者有矣。嘉祐辛丑,治邦踰年,而歲事不愆,風雨時 若,春菑秋穫,五穀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潤澤為 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廟,即其舊以構此閣,將為 州人遊覽之所。層崖千仞,重溟萬里,浮波湧金,扶桑 日出,霽河橫銀,陰靈生月,煙浮霧橫,碧山遠列,沙渾 潮落,白鷺交舞,游魚浮上,釣歌和應。仰而望之,身企 鵬翔;俯而瞰之,足躡鼇背。聽覽之間,恍不知神仙之 蓬萊也,乃人世之蓬萊也。上德遠被,恩涵如春,恍若 致俗於仁壽之域,此治世之蓬萊也。後因名其閣曰 《蓬萊》,蓋志一時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萊也。」按蓬萊出秦漢

間方士之言,本非人跡所至之地。今就《蓬萊縣志》所載蓬萊閣詩文,語頗相近,錄入《本山藝文》。

蓬萊山部藝文二

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浪所戰,時有碎裂,淘灑歲久,皆圓熟可愛。土人謂「此彈子渦也。」 取數百枚以養石菖蒲,且作詩遺垂慈堂老人。

宋蘇軾

蓬萊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雲骨有破碎。 陽侯殺廉角,陰火發光采。纍纍彈丸間,瑣細成珠琲。 閻浮一漚爾,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塊。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