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5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眼所能輕識也。今據《妙濟傳略》,附錄花藥於左: 花曰日菊,晝開夜合。

金芙蓉:亦名《金蓮花》,陸地蓮。

《百枝香氣》如松柏,

《鬼見》「愁生臺麓,能驅邪。」

缽囊:世傳五百羅漢結夏中臺,遺其缽囊,化為此花。 他處名荷包花。

玉仙亦名大吉,一生南臺。

天花,菌類,生於柴木、臺山佳品,最不易得。

《異草》曰:「瞢𧄼、 雞足、 菩薩、線 藥草二十五種:茯苓、 長松、 黃芪、 黃精、 黃蓮、 木瓜、 茵陳蒿、 大黃、 赤芍藥、 桔梗、 麻黃、 藜蘆、 白芨、 天麻、 烏藥、 細辛、藤、 甘草、 柴胡、 百合、 沙參、 小茴香, 管仲、 木賊、 秦芃、 蒼朮。」

藥石一種:曰「鐘乳石。」

《迦藍臺懷佛剎》凡六十四曰。

大顯通寺,古名大孚靈鷲寺。漢明帝時,摩騰、法蘭二 大士西來,見此山乃文殊住處,兼有佛舍利,奏帝建 寺。騰以山形若天竺之靈鷲,即以為名。帝始發信心, 加以「大孚」二字,解為弘信也。後魏孝文帝重葺,環山 復置院十二,以擁護茲剎。前有雜花園,亦名花園寺。 唐太宗復加修建。則天朝,以新譯《華嚴經》中載此山 名,改為大華嚴寺,清涼國師駐錫造疏鈔。明太宗特 敕重建,以感通神應,傑出震旦,改大顯通寺,賜額「莊 嚴」,敕旨護持,凡十餘道。永樂三年,增設僧綱司,率合 山僧眾祝釐焚修。代州月給僧糧。至嘉靖間,始革其 糧。

大文殊寺,即菩薩頂真容院。唐僧法雲創建,擬塑聖 像,塑工安生者請言聖儀,雲曰:「大聖德相,我何能言?」 相與懇禱,求菩薩現身。經一七日,忽於雲光之際,顯 現全像,金碧照耀,慈容相好,送圖模塑成,因名真容 院。歷代修葺。明永樂初,奉敕改建大文殊寺,頒賜貝 葉靈文、梵書龍藏,御製序讚。成化七年,內造鍍金文 殊乘獅行像,運供本山。萬曆辛巳,遣太監李友重修 大寶塔院。寺顯通之南,五峰之中,有育王所置佛舍 利塔及文殊髮塔,因以為名。永樂五年,始建寺。萬曆 戊寅重修,恢巍壯麗,冠於清涼。

大圓照寺顯通之左,古稱普寧寺。永樂初,印土僧室 利沙者來此土,詔入大善殿,坐論稱旨,封圓覺妙應 大善國師,賜金印旌幢,送居臺山顯通寺。宣德初,復 召入京,廣宣祕密。無何,啟辭歸山,上永許。明日示寂, 上為傷悼,敕依法茶毗。分舍利為二分,一於都城建 寺曰「真覺」,一於臺山普寧寺基建寺曰「圓照。」正德間, 設都綱司於此。

大廣宗寺鷲峰南。正德初建。鑄銅為瓦,今稱「銅瓦殿。」 命秋崖等十高僧住持。

羅㬋寺塔院寺東北隅。張無盡見神燈於此。成化間, 趙惠王重修。

廣緣寺鷲峰東,古大王寺。相傳,古有王子,棄國出家 於此。後有妃子寺,即王妃出家處。

法王寺「妃子寺後。」

普濟寺華嚴谷,亦名「北山寺。」

般若寺樓觀谷無著見文殊處,童子送出,指曰:「此般 若寺也。」後人因為建寺於此。成化間,立禪和尚道行 聞於晉王,捐資重建。

太平興國寺,在樓觀谷。宋沙門睿見結廬於此,持律 精嚴,緇白皈信。太宗平晉,聞師道行,詔建「太平興國 寺」,以師主之,即楊延朗之師也。中有五郎寺,後有真 寶者,代州僧,殉靖康之難。

法雲寺,在華嚴嶺,唐三昧姑開化處。代藩中官王朝 捐資重修。

普恩寺,在普濟寺東,舊稱「西天寺。」明洪武間,梵僧室 利板的達止此。詔入京,奏對稱旨,賜龍章護持。正統 間,賜藏經。

平章寺,金建。

報恩寺,並在華嚴谷,久淪榛莽。

金界寺在華嚴谷,唐建。張無盡見神燈於此。成化初, 清玉禪師重修。

萬壽寺,亦名玉花寺,在中臺東南麓。隋有五百應真 棲此,龍神修供,有騾數十頭,不用驅策,自能入市運 糧。朝往暮歸,率以為常。其時池生白蓮,堅瑩如玉,七 日乃萎。代牧建寺,即名「玉花。」明永樂初,改名「萬壽。」 鐵瓦寺在玉花池南,三泉之水入焉。

壽寧寺在三泉寺南,古名「王子焚身寺。」北齊帝高洋 第三子自識宿命,於此燃身供聖,烈焰中菩薩現形。 內侍劉謙之回奏,敕為建寺。唐普雨大師奏昭宗重 修,撥州田百頃,充常住膳僧。宋景德初,改名壽寧。元 華嚴菩薩者,果位人也,禪定於此。成、英二宗先後駐 蹕,命右丞相巴思重為修葺焉。

「西壽寧寺」,元碧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