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6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州」,常山曰「恆山」云。

《恆岳志》:「宋定州守蘇軾得石于恆山,黑質白章,狀如 雪浪,鑿石盆為芙蓉形以盛之,刻銘于上。今在定州 文廟前。」

宋太宗淳化元年,遼欲入掠,禱于岳廟,不可。

神宗熙寧八年,割代北地畀遼,以恆山脊為界。時遼 迭使來言代北疆事,求以分水嶺為界。帝從王安石 言,割地與之,東西失地七百里。《夢溪筆談》曰:北岳常 山,今之大茂山,時半隸契丹,以大茂山分脊為界。 《真定府志》:安喜令衛規刻《韓忠獻治績碑》云:「北岳祠 在州之曲陽縣,歲久不葺,守臣奉祀,與執事者升降 于」頹簷壞屋間,公以為慢神莫斯為甚。乃完廟宇,煥 然一新。每雨雷不時降,公即走僚屬禱于祠下,而神 必應之。時北道薦饑,定獨屢豐,故公嘗有詩曰:「靈岳 祀官尚未回,六花隨禱下瓊瑰。」其後公改帥并州,又 嘗題于廟云:「每時有水旱,必致禱祠下,無不應答,故 枉道即靈居以謝。」

《恆岳志》:「元改渾源州曰恆陰縣。」

明太祖洪武八年夏四月甲寅,日上有青氣,在趙分 恆山之北。

十三年,龍虎將軍《周立》出鎮雲中,因盛夏不雨,麰麥 不收,入秋霪雨,游至禾請幫助識別此字。黑,三冬不雪。乃備牲醴祈 祝於恆山岳廟,捐貲修葺。

憲宗成化四年,都督王世昌捐修「恆山岳廟。」

六年,大同總兵官楊信出征,禱恆岳,大捷。時寇困威 遠,信詣山祭禱,乞神祐,至胡柴溝,大破之。

十四年,大旱,大同巡撫李敏禱雨恆岳,果大雨。 孝宗弘治十四年,宣府、大同、延綏馬生蟲,死者數萬 匹,禱馬神,弗應,以聞。上遣大同撫臣劉宇詣恆山祭 北岳,災頓息。敕建廟於山上。

十五年春二月,兵部尚書馬文昇請釐正祀典,改岳 祭于恆山。下禮官倪文毅覆議,「曲陽廟祀已久,當仍 舊山,在渾源者,修治其廟。」詔從之。

世宗嘉靖三年,大同巡撫都御史王官禱雨恆岳,大 雨。

二十五年,戶科給事中陳某疏論「飛石」之誣,乞罷「《曲 陽祀》,祀渾源之恆山,以正祭典而擴土宇。」上下其議, 竟格不行。

三十三年十二月,兵備副使楊順討礦賊,禱于《恆岳》, 大捷,賊黨悉平。

三十五年,詔採北岳元芝,下于曲陽、恆山,求之不獲。 後真定守臣上言「古岳在渾源。」於是直指受命,率僚 屬祭告,得真芝十二本。

神宗萬曆十六年,大同巡撫都御史胡來貢「請正祭 典。」部覆如故。來貢罷去。

二十七年。「遣內監白忠齎道《大藏經》置恆山。」

《名公像記》:倪文僖公與子文毅公像,俱方面、大耳、豐 頤、頦微髭鬚,文毅尤為肥碩。聞其曾孫翰儒言,腰帶 圍可容中人四軀也。公無子,里中傳文僖禱北岳,其 夫人姚夢岳神指捧香盒童子曰:「以為爾子。」孕而生 公,故名岳。

恆山部雜錄

《禮記·王制》:「自恆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冀州域。 北不盡恆山。皇氏曰:「自恆山至南河,以千里言 之,其地稍近,言不滿千里。」

《道書福地記》:「恆山有神草十九種,服之可度世。」 《管子》:「恆山北臨代,南俯趙,東接河海之間,早生而晚 殺,五穀之所蕃熟,四種而五穫焉。」

《博物志》:「趙東臨九州,西瞻恆嶽,有沃瀑之流,飛狐井 陘之險,至於穎陽涿鹿之野。」

常山之蛇,名「率然」,有兩頭,觸其一頭,頭至,觸其中,則 兩頭俱至。孫武以喻善用兵者。

《水經》:「滱水又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北,恆水從西來」 注之。滱水又屈而東,合兩嶺溪水。水出恆山北阜, 東北流歷兩嶺間。北嶺雖層陵雲舉,猶不若南巒峭 秀。自水南步,遠峰石磴逶迤,沿途九曲,歷睇諸山,咸 為劣矣。抑亦《羊腸》《卭來》之類者也。 滱水又東,右會長星溝,溝在上曲陽縣西北,長星渚, 渚水東流,又合洛光水。水出洛光涓,東入長星水,亂 流東經恆山下廟北。漢末喪亂,山道不通。此舊有下 階神殿,中世以來,歲書法族焉。晉魏改有東西二廟, 廟前有碑闕,壇場相列焉。其水東逕上曲陽縣故城 北,本岳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巡狩,常以歲十一 月至於北岳,侯伯皆有湯沐邑以自齋潔。周昭王南 征不還,巡狩禮廢,邑郭仍存。秦罷井田,因以立縣。縣 在山曲之陽,是曰曲陽。有下,故此為上矣。王莽之「常 山亭」也。

《夢溪筆談》:北岳常岑,謂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屬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