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6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安,具事上聞。高宗大悅,命日照三藏與波利參譯,特 賜波利絹三千匹,留其原本。波利泣奏曰:「貧道委命 取經,為濟群品,非圖富貴也。願陛下開一視同仁之 心,而流布焉。」上憫其志,乃留唐本,還其梵文。波利將 詣西明寺,與沙門正順等重譯訖,波利持梵本往五 臺,入金剛窟,竟不復出。或云:既入窟已,見帝網光明, 聖真穆穆。顧同行在外,復出招之。未旋踵間,聖境即 失,惟穴存焉。波利遂于巖畔坐脫。

無著文喜禪師,嘉禾語溪朱氏子。七歲薙染,習律聽 教。以會昌沙汰,返服韜晦。大中初,例重懺度于鹽官 齊峰寺。謁大慈性空禪師,指令遍參。乃詣五臺山華 嚴寺前暫憩,遇一老翁,牽牛而來,至無著前,問曰:「子 欲何往?」答曰:「欲入金剛窟,不得其門。」翁曰:「且就吾家 少息啜茶。」著即隨行,五十餘步,抵其家。翁呼「均提」,有 童子應聲出迎,翁縱牛,引師登堂,堂宇皆耀金色。翁 踞床,指繡墩命坐。問曰:「近自何來?」著曰:「南方。」翁曰:「南 方佛法如何住持?」著曰:「比丘少奉戒律。」翁曰:「多少眾?」 著曰:「或三百,或五百。」著卻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 曰:「龍蛇混雜,凡聖交參。」著曰:「多少眾?」翁曰:「前三三與 後三三。」翁呼童子點茶,并進酥酪。著納其味,心意豁 然。翁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箇麼?」著曰:「無。」翁 曰:「將甚麼吃茶?」著無對。時日色將晚,著問翁:「擬假一 宿,得否」田翁曰:「汝有執心在,不得宿。」著曰:「某甲無執心。」 翁曰:「汝曾受戒否?」著曰:「受戒久矣。」翁曰:「汝若無執心, 何用受戒?」著辭退,翁令童子相送。著問:童子:「前三三, 後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著應諾。童曰:「是多少?」著復 問:「此是何處?」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也。」著悽然,悟彼 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見。即稽首童子,願乞一言為 別。童說偈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 裏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言訖,均提與寺俱 隱。但見五色雲中,文殊乘金毛獅子往來,忽有白雲 自東方來,覆之不見。時有滄州菩提寺僧修政等至, 尚聞山石震吼之聲。著因駐錫五臺。至懿宗咸通三 年,始至洪州,印心于仰山。後旋浙,住龍泉寺。錢王奏 賜紫衣。將順寂,告眾曰:「三界心盡,即是涅槃。」跏趺而 逝,塔于靈隱之西塢。後漢天福二年,叛卒發藏塔,肉 身不壞,爪髮俱長。錢武肅王重加封瘞。宋南渡,寧宗 嘉定庚辰,遷瘞于淨慈永明壽禪師塔左。按舊志, 無著入金剛窟。傳著為永嘉董氏子。年十二,依本州 龍泉寺出家,天寶八年得度。至大曆二年,遊清涼山, 遇牽牛老叟。考《五燈會元》,無著文喜禪師,嘉禾朱氏 子。七歲薙染,武宗會昌沙汰。返服後,再懺度於齊峰 寺。歲月姓氏互異。《舊志》言立化於金剛窟前,《會元》言 順寂於龍泉寺後,移瘞南屏。今淨慈之窣堵儼然,而 臺山無可稽考,故改從「會元。」而舊志有老人為無著 說偈:「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 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會元》無之,附錄於此,以補 缺略云。

鴈門太守李靖,不信神佛,傲慢無禮。任代州,摧毀梵 剎,不可數計。因獵縱馬於中臺之野,見僧與婦人共 浴於池,「靖大怒,援弓射之,望其僧偏袒一肩以受矢, 冉冉東南行而泯。追至菩薩頂,見文殊、普賢二像,矢 插文殊之肩。靖大悔恨,泣謝而去」,諸叢席賴以保全。 神英禪師,滄州韓氏之子,丱歲得度。壯依南嶽神會 大師,咨出世道。久之。一日,會謂英曰:「汝緣在北,清涼 聖地,好建法幢,勿滯此也。」英承誨北遊,開元四年至 臺山,憩華嚴寺。齋後,獨遊西林,披雲深入,忽睹一寺, 額曰「法華院。」英入瞻禮,有多寶佛塔一座,珠玉為飾, 縹緲入雲。後有仁王殿,黃金為瓦,琉璃為壁,中設文 殊聖像,目髮紺青,身紫金色。其諸堂舍深邃,不能遍 探。僧儀光偉,默坐不語。英叩執事,欲依眾清修。執事 可之。復曰:「汝衣缽在外,可即持來。」英出取衣缽還尋 其寺,了無所見,惟深林密箐而已。英徘徊哀感,即其 處建法華院,今鞠為荒蔓矣。

道義禪師,江東人,受業衢州龍興寺。于開元二十四 年與杭州僧普守同遊五臺,于清涼寺掛囊。二人同 訪聖跡。至南臺北嶺畔,見一老僧,神彩嚴峻,鬚髮皓 然,乘白象循嶺而來。二人驚愕,避路稽首。象行如風, 倏然而過。欲隨其蹤,寒風驟起,歸宿清涼寺。明日復 尋嶺上,見乘象老僧,拽杖而來,謂義曰:「汝可急行,及 中齋也。」義叩首曰:「師今何往?」老僧曰:「太原韋尹家齋, 汝勿遠去,待回相邀。」義顧盼之間,已失老僧,而身及 同伴,並抵齋所,舉預僧食,瞬息而返。復在嶺畔,義與 伴竊為驚恠,復念老僧所誨,徐行林中待之。忽見童 子黃衫麻履,自東林出,至義前,合掌曰:「我名覺一,奉 和尚命,請衢州義闍黎吃茶。」義欲呼伴,覓之已失。遂 隨童子行百餘步,忽見金橋,義即隨登,進一大寺,殿 堂僧舍、垣牆皆金色炫耀,地為碧琉璃所成。義隨童 子入東廂第一院,見老僧坐金繩床,謂義曰:「闍黎來 耶?」義具威儀頂禮訖。老僧命設小座令坐。義叩問曰: 「和尚常說何法誨人?」答曰:「春樹彌陀佛,秋花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