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6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曰:「壺口雷首,至于太」岳。蔡仲默云:「雷首在蒲坂縣南。」 蒲坂即今之蒲州,盡州之山,無所謂雷首者。今首陽 山數里有中條山,《州志》謂此即雷首。曰中條者,以其 界河曲之間,延綿不絕,故名。又謂中條之下有水曰 雷澤,即舜所漁之地。此又可見中條之為雷首矣。若 雷首之獨稱首山,猶太華而曰華山,匡廬而曰廬山, 此自昔皆然。不可謂首山為汎名也。

《首陽山夷齊祠記》
張四維

當蒲州治之南。河曲之中,對華而峙。有山曰首陽者, 夷、齊之墓存焉。陵柏鬱然,攢茂丘阜,闞駰《十三州志》 已爾然矣。其廟貌所肇,宋黃庭堅、元王惲咸謂起自 唐代,而郡志云「自晉太康。」然余考後魏酈道元注《水 經》,已稱雷首山有夷、齊廟,及漢熹平中,蔡邕所撰《夷 齊碑記》內述登山升祠,又其事原于平陽蘇騰,疑漢 人固已祀之,不獨唐晉也。皇朝褒禮德讓,咸秩群祀, 凡古賢臣義士墳墓所在,令有司崇護時祀之。故其 廟宇閎深甍楝壯麗,視前代有加者。嘉靖乙卯,秦晉 地大震,祠乃盡圮委像設,瓦礫中不蔽風日者十年 矣。故址寖湮,鞠為榛莽。歲甲子,選部洪都吳公一瀾 來貳郡政,睹遺跡動心焉。越明年,公既假守是郡,剔 蠹起罷,撫鰥甦困,不三月,民信且悅,四境熙然。迺重 建首陽祠,增其舊制,度材賦工,量力授事,負河而陶, 埏埴取足。于是財罔告詘,民未知役,而工用竣矣。戒 事于乙丑秋八月,迨冬十有二月而畢。凡為正殿五 楹,殿左右各有廡,共為楹六。殿前為獻殿三楹,又前 曰中門,楹如獻殿之數。又前曰櫺星門者,楹亦如之。 殿東曰「致齊所」,有前堂,有後堂,有左右廊,前後共四, 有鐘樓,有鼓樓,以楹計,凡二十。殿西曰「宰牲所」,有二 堂,各為楹三。二所殿中門外,左右各樹坊表其道。又 為碑亭二,在雙塚前為井亭一,繚以祟垣,輪廣凡若 干計。奕奕新廟,突出於層岡茂柏之中,河嶽中條,相 顧頓生色矣。初太守將蒞蒲,蒲人張生四維以《首陽 祠》為請。及是太守以祠成來告,併命紀之。余維二君, 當商周之際,餓于茲域,距今固已數千歲矣。清風泠 然,孤標若此,豈惟制行之卓,足以聳人觀聽哉?蓋五 常之性,烝民具之,而二君信心任理,其于父子兄弟 君臣之際,以為必如是而後為得者,故確然行之不 疑,而非自異也。夫心,烝民之所同也;跡,二君之所獨 也。唯其同,故百世聞風,猶足以興起;唯其獨,故當世 以為奇,而二君無心也。莊周乃謂夷、齊死名于首陽 之下,或者猶以為二君憂萬世之無君。嗚呼!身名孰 親也?至以身為後世易乎?此皆好事喜奇之士,以其 心為聖賢量,而不知其必不出于是也。孔子曰:「求仁 而得仁,又何怨?」二君之心固如此。黃庭堅、王安石諸 人紛紛疑其遜國,扣馬、《采薇》之事,其說甚具。夫事在 千載上,真贗有無,惡可盡辨,但所傳聞者如此,夫亦 有所受矣。聖賢之心,萬世一日,所謂廉頑立懦者,固 自有在,尚論者不泥跡焉可也。余既重太守,表章往 哲,興舉廢典不辭紀其成蹟,因併著二君之心事,俾 鄉人知盛德所以百世祀者在此云。嘉靖四十五年 冬十月望日記。

《首陽山辯》
河南通志

首陽山,按《一統志》在偃師縣西北二十五里,商伯夷 叔齊隱此。又按戴延之《西征記》,洛陽東北有首陽山。 《莊子》又稱,夷齊西至岐陽,見周武王伐殷,曰:「吾聞古 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遭亂世不為苟存。與其仕周 以塗吾身也,不若避之以潔吾行。」二子北至於首陽 之山,遂飢餓而死。其詩「登彼西山」,西山即岐陽之西 首陽山也。曹大家注《幽通賦》又云在隴西。及考《山西 通志》,首陽山在蒲州南四十五里,一名雷首,又名方 山。夷齊隱居之地,墓祠俱存。又和順縣南四十里,亦 有山,名首陽。《史記·伯夷傳》馬融注:「首陽在河東蒲坂 華山之北,河曲之中。」《唐風·采苓》:「采苓首陽之巔。」孔安 國曰:「首陽在蒲坂南也。」《禹貢》雷首注曰:「在河東郡。」予 按首陽傳記所見凡六所,各有按據,先後不詳。今觀 《唐風》《禹貢》《山西志》,俱與史合,仍以蒲南為是。

首陽山部藝文二

《采薇歌》
商伯夷叔齊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 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詠懷詩第九首》
晉·阮籍

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樹林。 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寒風振山岡,元雲起重陰。 鳴鴈飛南征,《鶗鴂》發哀音。素質《游商》聲,悽愴傷我心。

《謁夷齊廟》
唐·李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