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6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按《史記趙世家》:「趙襄子北登夏屋,請代王,使廚人操 銅枓以食。代王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遂平代 地。其姊摩笄自殺,代人名所死地為摩笄山。」徐廣 曰:「山在廣武。」正義曰:《括地志》云:「夏屋山,一名賈屋山, 今名賈母山,與句注山相接,蓋北方之險,亦天下之 阻路也。」

按:《漢書地理志》,「太原郡廣武。」賈屋山在北。

按《後漢書郡國志》,鴈門郡廣武故屬太原。有夏屋山。 按《水經·濕水注》,「桑乾水又東北,左合夏屋山水,水南 出夏屋山之東谿,西北流逕故城北。」

按《山西通志山川》:「夏屋山在代州東北三十里,一名 夏壺,一名賈屋。《水經注》曰:茹縣故城,王莽之穀武也, 世謂之如口城。城在鳴雞山西十里,磨笄山亦謂之 鳴雞山。」

《磨笄石》,《夏屋山》石也。

按《太原府志山川》:「夏屋山一名夏臺,俗又名為草垛 山。」按《代州志》語同。

夏屋山部藝文

《記夏屋山》
明·慎蒙

夏屋山在代州東三十里,一名夏壺,又名賈屋。趙襄 子北登夏屋,誘代王使廚人操銅斗擊殺之,遂有代 地。《爾雅》:山中有獸,形如菟,相負共行,土俗名為蹶。山 之側有西峨谷。

龍門山部彙考

《禹貢》
之龍門

龍門山在今山西平陽府河津縣之西北二十五里, 陝西西安府韓城縣之東北八十里。其山兩峰壁立, 上合下開,河水逕流其間,形如門闕,故名。亦名「禹門」, 謂大禹所鑿也。其峰東西相去不過百步,而巨浪奔 濤,旦夕衝激,巖鳴谷應,洵稱天下奇觀。

龍門山圖

龍門山圖

按:《書經夏書禹貢》:「至于龍門。」龍門山在河東之西 界。《地理志》云:「龍門山在馮翊夏陽縣北,此山當河 之道,禹鑿以通河東郡之西界也。禹至此渡河而還 都白帝也。」蔡傳馮翊夏陽,今河中府龍門縣也。 按:《後漢書郡國志》,「左馮翊夏陽有龍門山。」《書》曰:「導 河積石,歷龍門。」太史公曰:「遷生龍門。」韋昭曰:「在縣北。」 《博物記》曰:「有韓原,韓武子采邑。」

按《水經》,「河水又南出龍門口,汾水從東來注之。」昔 者大禹導河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即《經》所謂龍 門矣。《魏土地記》曰:「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 津河口,廣八十步。巖際鐫跡,遺功尚存。岸上并有廟 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滅,不可復識。一碑 是太和中立。」《竹書紀年》:晉昭公元年,河赤於龍門三 里。梁惠成王四年,河水赤於龍門三日。京房《易妖占》 曰:「河水赤,下民恨。」

按:《隋書地理志》,「河東郡汾陰。」有「龍門山。」

按:《唐書地理志》「同州馮翊郡韓城。」有龍門山,武德 七年,治中雲得臣自龍門引河,溉田六千餘頃。 按彭年《林水錄》,「徐水又東南流,歷石門中,世俗謂之 龍門也。其山上合下開,開處高六丈,飛水歷其間,南 出,乘崖傾瀾,瀉注七丈有餘,漭盪之音,極為壯猛。觸 石成井,水深不測。及素波白濤,激襄四陸,闞之者驚 神,臨之者駭魄矣。」

按《三才圖會》禹門圖,攷禹門,《禹貢》龍門也,亦曰禹門 渡云。兩山石立,河出其中,廣百步,世謂「禹鑿」,所謂三 月魚上渡而為龍也。其東岸曰看鶴臺,尤孤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