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6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明星有省,述偈曰:「日出東山,月沉西嶂。昨日今朝,曾 無兩樣。」師初與楚峰、玉堂同參,臨行大川和尚授以 讖曰:「向去三人載一車。」後至蛇溝,三人同結菴而居, 遂成叢林,蓋蛇溝俗名車溝也。將入滅,預知時至,說 偈辭眾,終於龍樹菴。

楚峰和尚,初居祕魔巖十餘載,木食澗飲,人不堪其 憂,師泊如也。後參大川和尚,聞火爆聲,豁然大悟,作 偈曰:「眼睛突出死柴頭,赫赫神光照四洲。觸處現成 人不委,幾回春去又逢秋。」

僧無邊嗣楚峰和尚,峰嗣大川洪,洪嗣天奇瑞,邊溯 臨濟,為二十八代孫。峰嘗囑曰:「爾後有盋飯,當共衲 子食。」嘉靖甲子,於紫霞谷掘地得銅缽受斗餘,遂成 叢林。即以「大盋」名其菴,至今尚存。 瑞峰三際廣通禪師久侍笑巖,室中機契,付以偈曰: 「一念不生諸數滅,萬機休罷十方空。界空數滅漚澄 海,諸佛眾生影現中。」後居臺山,僧無明經參問曰:「某 於古德機緣,每多疑處,乞師指示。」師曰:「試舉看。」經歷 舉數則,師逐一答之,末云:「趙州勘破臺山婆子,未審 勘破在甚麼處?」師笑曰:「卻是婆子勘破趙州。」經於此 有省,經復呈頌,師皆可之。

巴蜀。李文進官部郎時,以釋氏為異端,奏請沙汰,疏 入未允,歸而不樂。有方山人者問曰:「觀公色不豫,何 怫於衷耶?」文進曰:「事有未遂余心者。予幼讀聖賢書, 即知釋氏為聖教之蠹,不達則已,達必除之。今身已 達矣,而不除其教,有負初心耳。」方曰:「大哉,君子之用 心也!憂夫聖教之蠹,欲除萬世斯民之害,與憂國財」 不充,寇盜縱橫者,何啻霄壤哉!雖然,君欲除釋,亦嘗 閱其書,究其旨,其所以為聖道之蠹者,果云何哉?進 曰:「吾聞先賢朱晦菴之說,以為異端虛無寂滅之教。 夫虛無寂滅者,豈不為仁義忠信之賊乎?」方曰:「若然 者,君奈何以皓皓之明,而蔽囿於他人之一言乎?余 聞釋氏毗盧有萬德,普賢有萬行,安在其虛無寂滅 耶?今君欲除其教,必先熟翫《華嚴》《楞嚴》等書,果無一 善可取,乃肆力以除之,則天必助其成功,而不取誚 於天下後世也。」文進然其言,退閱佛書三閱月,乃延 方山人而謝曰:「荷子之誨,得見西方大聖人之心法, 與吾教聖人曾不少異,而尤深切著明矣。」方為助,喜 曰:「君今日而不負所學矣。他日見道,固不難也。」嘉靖 辛酉,擢總督宣大都御史。為道之心日切,思有以抉 其膜者。詢諸方山人,山人曾遊五臺,謁楚峰和尚,有 道僧也,以之告進。進以公事至雲中,延而晤之,以昔 時閱佛書得省,請其開示。峰曰:「噫!公見影矣,若吾法 王之心,猶未夢見在。」進悚然曰:「法王之心,若為可見 耶?」楚峰曰:「公欲見法王之心,必極其空,而後可以契 不空之德。不然,則為物欲塞矣,情愛蔽矣。雜念紛飛, 生滅流轉,昏瞢汨沒,未有了時,尚何心法之可見哉?」 進於是屏絕見聞,六根悄然,運動如木偶。如是半載。 一日聞秋風落木聲,忽爾廓然証得。復見楚峰,峰一 見即問曰:「公於大法信乎否耶?」進曰:「祇是箇李文進, 更信阿誰?」峰曰:「公可謂信矣,然須深入堂奧始得。」進 再拜受教。先是永樂間,敕五臺十寺,為國祝釐,以山 寒地僻,五穀不生,乞化維艱,命該縣月給僧糧。至嘉 靖初,有司以眾僧無勞而食國,遂約令從軍役。不數 年,僧徒竄徙,梵宇半為丘墟。時少司馬昌邑葛縉銜 督雲中,聞臺山之廢,行帖山西道,以為沙門從軍非 兵家之利,遂罷之。及葛公去任,奸吏舞權,復役諸僧。 至是,楚峰以為言,進曰:「澗飲木食,固僧之宜。」遂行帖 山西道,糧役俱豁除之。

吏部尚書陸光祖,號五臺,平湖人也。弱冠之年,嘗閱 藏教,於文殊、本智有深契焉。爵位日隆,而信心彌固。 門庭嚴肅,不容投謁。而以三寶事來者,概不拒絕。嘗 抱痾不食者數日矣。僧有為勢豪所困,欲奪其寺為 塋地者,求救於公,即力疾作書,為委曲詳盡,不知其 病也。萬曆辛卯春,致仕歸田,假道清涼,稍憩龍泉寺, 紫柏可大師遣開侍者傳語曰:「昔東坡居士一語不 投,輸玉帶以鎮山門。今奉和尚命,有一問答得即相 見,答不得,當效東坡故事。」問曰:「盡大地是箇清涼。」言 未已,祖以手掩開侍者口曰:「老夫未出長安,早輸此 帶了也。用問奚為?」即解帶度與開曰:「居士鼻孔得恁 麼長。」祖曰:「莫謗人好。」開還舉似柏,柏曰:「遮老漢」雪東 坡四百年來之屈,旋與相晤,周旋信宿,贈以《八大人 覺經》并偈。其帶留紫霞谷之妙德菴,至今存焉。 崇禎辛巳,中翰文震亨,字啟美,吳縣人也。奉差齎大 同兵餉,謁見代藩,即入山頂,禮曼殊聖像,與山中耆 宿蘊真律師有舊,偕遊祕魔巖,虔禱於大士,矢願求 龍神現身。巖下有二小潭如盂,滴泉注之。住持代為 宣疏訖,俄頃於上潭現二龍,一蒼一白。下潭龍現不 計其數,大若巨針,而鱗角畢具,夭矯騰躍,水為汎溢。 良久,兩潭俱空,無所睹矣。驚歎希有,作《五臺遊記》以 敘其神異。傾囊營建道場於真容院,七日圓滿,復睹 金燈七盞,懸於松杪,如斗杓然。蘊公為吳人,歷敘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