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東北有王母洞,奧邃難測,人跡罕至。元歲時,投金龍 玉簡于此,余欲往遊之,道士曰:「徑險不可行,且有蛇 虎潛其中。」乃下南天門里許,游黑龍洞,洞前有太乙 池,蓋濟水發源處也。世傳析城之山升白氣于天,落 五斗峰化為濕雲,自石竇中滴水降太乙池云。道士 曰:「每歲元會日五更初,輒聞仙鐘自遠洞中發聲,悠 揚清婉可聽。」又曰:「日出沒時間有倒影之異,余暫遊 速返,悉未之逢也。」是日由舊途下山,仍宿紫微宮。余 嘗夢遊一山,極奇絕,嗣遊四方名山,無相似者。乃今 登覽王屋種種,與夢中所見合,夫豈「偶然者哉。」

《遊王屋山錄》
唐·樞

自召原關巡司,尋澗道長脈入一峪,轉繞三四,乃遙 陟峰巒細委,阿谷閟闃,林光靄氣,麗展輕落。鳥有異 鳴,而莫識其形,水從石出,而不知所來。山疑盡隴,而 復開遠障。碓局應聲,柏香飄氣,一徑悠然,與天臺覺 相似,是誠仙窟。北上為天壇,天下洞天第一。相傳軒 轅繫蚩尤,受天符于此壇。予意古聖人伐惡之師不 「輕出,托身寥虛之境,以自齋其神乎?」陟紫微宮、西岡, 沿、避秦溝、望仙坡、四里廟、軒轅養丹池、蒼龍嶺。入一 天門,歷十八盤路,橫兀巨石,鑿徑為接雲橋。歷雷神 洞、八仙嶺,登仙石、鎮山、獅石、三官洞、仙人橋、南坎太 昊祠。步步登石,有鐵索數條。入南天門,歷四聖殿,殿 後御愛松一株,軒轅所憩處,枯久,尚堅甚不腐。歷諸 祠,入二天門,上總仙宮,即天壇。巨石丹堊,直大而方, 如砌成。為疊三層,高數十丈,廣倍之。殿構弘麗且多, 中立三級瑤臺,瓦檻皆鐵。最後乾剛殿,背眺百千峰 如環堵,色相奇秀,目中所未有。三面曠然遠及,見千 里外諸山,只畎畝疄疄,與埒平地。由東坎下北嶺,有 老子煉丹池,其水可療目疾。歲四八月,兩御貢稍出。 至心石捨身崖西北天門,門畔十古松,俗謂軒轅北 上壇,十閻王迎而植之。竊意為以「計下蚩尢」之喻說 也。北嶺銳石如脊,更北為王母洞。由西坎尋太極池、 黑龍洞。山凡五行脈。東行起一峰曰日精,西行起三 峰,曰月華。南行二支,一長支,給紫微宮,一短支,即行。 徑合北嶺而五,凡三宮六院。「清虛宮」遠在東,為小有 洞天,有仙貓洞。陽臺宮遠在南,有洗參井。他神宇不 能勝述。中間泉石幽嘉,體局俊闓,而屯雲擁霧,凌風 摘星,超然如在霄漢之表,可坐消情慮。旦夕有五色 影佛燈現靈云。

《王屋山天壇玉皇廟記》
何塘

王屋,天下名山,在今河南濟源縣境內,山形如王者 宮殿,故名。其巔為天壇,《圖經地志》以為第一洞天,世 傳軒轅皇帝修煉於此。其紫氣巖、御愛松迄今猶存, 故後世棲真之士往往歸焉。大明弘治六年,道流張 太素等由山西來,結茅壇頂間,歎曰:「山以天壇名,玉 皇上帝,天神之主也。三清有宇,而玉皇無殿,大不稱」 名山本意,乃夷嶮岨,剪荊棘,築土為殿,覆以銕瓦,鑄 為銅像,為永遠不動計。經始于弘治十二年正月,薄 成于正德三年九月,方修建時,其光變祥應甚眾。既 成,因吾內兄周溥來請記。嗚呼!天帝之尊,在《禮》惟天 子得祭,雖諸侯王不敢僭。太素等庶人也,而崇奉玉 皇上帝,可乎?無已吾聞天地,人之父母也;人,天地之 子也。而天子者,獨為父母宗子在。《禮》,「父母之祭,宗子 主之,支子不與。」雖不得與,至孝敬之心,則不得以尊 卑有間也。太素等崇奉玉帝,其亦可哉!吾聞道家之 學恬淡翛然獨往,天地萬物俱不以經心。太素等道 流也,乃汲汲于崇奉玉帝,勞筋骨,疲精神,不恤,其有 見乎哉?其亦報本反始之道,有不得己者哉。是為《記》

王屋山部藝文二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李白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暉,白髮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 人掃落花。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有序
前人

王屋山人魏萬云,「自嵩宋沿吳相訪,數千里不遇。乘興遊台越,經永嘉觀謝公石門,後於廣陵相見,美其愛文好古,浪跡方外,因述其行,而贈是詩。」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雲海。沛然乘天遊,獨往失所在。 魏侯繼大名,本家聊攝城。卷舒入元化,跡與古賢并。 十三弄文史,揮筆如振綺。辯折田巴生,心齊魯連子。 西涉清洛源,頗驚人世喧。採秀臥王屋,因窺洞天門。 朅來遊嵩峰,羽客何雙雙。朝攜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龍潭下奔潨。東浮汴河水,訪我三千里。 逸興滿吳雲,飄颻淛江汜,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 濤捲海門石,雲橫天際山。白馬走素車,雷奔駭心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