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人,聞吾之來,必倒戈歸我,况有儋珪槍撥汗馬,何憂 天下哉』』!」儋珪,筠愛將,有勇力,善用槍撥汗。筠駿馬,日 馳七百里,故筠誇焉。執監軍亳州防禦使周光遜、閑 廐使李廷玉,遣判官孫孚、衙校劉繼忠送於劉鈞,求 濟師。又遣人殺澤州刺史張福,往據其城。劉鈞遂率 兵與契丹數千眾來援,至太平驛,筠以臣禮迎謁,見 鈞兵衛寡弱,甚悔之,而業已然矣。鈞封筠西平王,賜 馬三百匹,召與之語,筠自言受周祖大恩,敢愛死,不 悟鈞與周祖有世讎。鈞默然,遂疑之,命其宣徽使盧 贊監筠軍。筠心不能平,頗與贊不協。鈞復命平章事 衛融和解之。筠有馬三千匹,闢鞠場閱習,日夜謀畫 為寇。留其子守節守上黨,引眾南向。太祖遣石守信、 高懷德將兵討之。敕曰:「勿縱筠下太行,急進師扼其 隘,破之必矣。」又遣慕容延釗、王全斌由東路會守信, 與監軍李崇矩破筠眾於長平,斬首三千級。又攻大 會砦,下之。太祖遂親征。山路險峻,多石不可行,太祖 先於馬上負數石,群臣六軍皆負之,即曰:「平為大道」, 與守信、懷德會,破筠眾數萬於澤南,降者三千餘,殺 筠。監軍使盧贊擒筠河陽節度范守圖,筠走還保澤, 太祖至,列柵圍之。筠龍捷使王廷魯、吐渾留後,汾州 團練使王全德率所部自昭義來降,筠益失援,太祖 親督戰,拔其城,筠赴水死。

太行山部雜錄

《山海經·北山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 其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麢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 其名曰䮝,善還,其鳴自䚯。有鳥焉,其狀如鵲,白身赤 尾,六足,其名曰」䴅是善驚,其鳴自詨。 《博物志》:按:由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極處,亦如 東海不知所窮盡也。

《夢溪筆談》:「予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 御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此乃昔 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 湮耳。堯殛鯀於羽山,舊說在東海中,今乃在平陸。凡 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類,悉是濁流。今關陝以 西,水行地中,不減百餘尺,其泥歲東流,皆為大陸之 土」,此理必然。

《東坡志林》:「柳仲舉自共城來,傳大官米作飯食我,且 言百泉之奇勝,勸我卜鄰。此心飄然,已在太行之麓 矣。」元祐三年九月七日,東坡居士書。

《朱子全書》:「上黨即今潞州,《春秋》赤狄潞氏,即其地也。 以其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上黨,太行山之極 高處。平陽、晉州,蒲坂山之盡頭,堯舜之所都也。河東 河北諸州,如太原、晉陽等處,皆在山之兩邊窠中。山 極高闊,山後是忻代諸州,泰山卻是太行之虎山。」又 問:「平陽、蒲坂,自堯舜後何故無人建都?」曰:「其地磽瘠 不生物,人民朴陋儉嗇,故惟堯舜能都之。後世侈泰, 如何都得?」

《名山記》:顧起元《太行考》《山海經》云:太行山一名五行 山。《列子》作「太形」,則行本形也。《河圖括地象》云:「太行,天 下之脊。」郭緣生《述征記》:「太行首始河內,至幽州,凡有 八陘。」崔伯易《感山賦》:「上正樞星,下開冀方。」起為名丘, 妥為平岡,巍乎甚尊。其名太行,蓋趁韻之誤耳。 《日知錄》:古之所謂山西,即今關中。《史記·太史公自序》: 「蕭何填撫山西」,方言「自山而東,五國之郊。」郭璞解曰: 「六國惟秦在山西。」王伯厚《地理通釋》曰:「秦漢之間稱 山北、山南、山東、山西者,皆指太行。以其在天下之中, 故指此山以表地勢。」《正義》以為華山之西,非也。 古所謂山東者,華山以東。《管子》言:楚者,山東之強國 也。《史記》引賈生言:「秦并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後漢? 陳元傳》言:「陛下不當都山東。」蓋自函谷關以東,總謂 之山東,而非若今之但以齊為山東也。

唐人以太行山之東為山東,杜牧謂「山東之地,禹畫 九土,曰冀州」是也。

太行山部外編

《列子湯問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 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 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