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忘歸亭在凹凸庵東,崑閬溪崖上。

翫川臺在忘歸亭東南。一峰特起,其上平坦,雨霽煙 收,靜無風沙,東視長川,見數百里。宋中書舍人王巖 叟在熙寧甲寅歲遊山,名曰「翫川臺。」

龜頭峰,在忘歸亭南,以形名。

「琴臺」,在龜頭峰南。怪石重疊,上有大松。王巖叟聽鴻 濛先生撫琴於松下,故名。

鑑泉在琴臺南,有泉出巖間,其泉清澈,瑩然如鏡。 燒藥爐在鑑泉南,昔有隱士鍛藥於此,爐址俱存。四 面有桃花,每春盡百花開,過此花方盛。

望京臺在燒藥爐東南,柳仲塗《記》所謂「熨斗峰」也。 竇公庵在望京臺上。臺之廣袤,比翫川為寬衍,下視 川原,隨人目力所窮。宋銀青光祿大夫致仕竇舜卿 嘗愛天平幽勝,買田山下,欲休老焉。山僧建庵以成 其意,名曰「竇公」云。

「馭風壇」在竇公庵東北,有石如壇。

右《自萬松亭》「循崑閬溪」 可尋之景。

通勝橋在寺東渡大澗,澗水乃石竇泉也。

白龍堂在通勝橋東,白龍潭上。

金線泉在白龍堂東竹溪之半,石巖出泉,其流甚細, 故曰「金線泉。」

觀音巖,在白龍堂東,《仲塗記》所謂「長老巖」也。

休休亭:在觀音巖北,珍珠簾下巖中,《仲塗記》所謂「水 簾亭」也。

《珍珠簾》泉瀉高崖,派流如珍珠。及冬水凍,懸虛數百 尺。

玩珠亭在休休亭。巖上一峰突出,下視白龍潭,上望 蒼龍洞。宋太守李琮因禱雨入山,遊至此,為其覽景, 多命山僧作亭峰上,名曰「玩珠」,即古翫月臺也。 柳公溪在玩珠亭前,松竹陰茂。柳仲塗至此,覽溪山 之勝,徘徊不忍去,山僧因名溪曰「柳公」云。

「道人龕」在觀音巖下,休休亭南。就龕作軒,對珍珠簾。 皆錢景允建。

飛蓋巖,在道人龕東南轉巖广百餘步,上即大山,下 臨深溪。

羽衣軒在羅漢堂西。巖广下,與凹凸庵隔溪相對,西 南望群峰,下視崑閬,溪東闞平川。初,張商英將遊天 平山,夜夢羽衣客甚異,至此巖下覽諸景,想見其夢 中事,遂命創軒。而山僧復架竹引水作簷溜,冬夏不 絕,遂為諸亭軒。景物蒼翠,最幽奇處。

炭場在柳公溪北,古嘗就山作炭,積於此地。自此而 北至燕子巖,由通勝橋側別有路徑,以其無他景,故 附見之。

《東柏梯》在炭場上,有柏成林。樵獵者攀援柏枝上下, 故曰「柏梯。」

《石梯子》在東柏梯上,亦樵獵者所行石磴也。

好地掌,在東柏梯間,路通黃華谷,其道險峻,謂之東 十八盤。至此地忽平。《易傳》云:「好地掌」謂平如掌。 燕子巖,在炭場北,有石巖,秋冬燕子蟄其中。

右自「明教禪院」 渡通勝橋,循崑閬溪東北可尋之景。

迎春橋在寺東北。後壞于水。

燒香亭在廟東北三里餘,徑險峻,每歲官司於此望 蒼龍洞祭禱焉。

「蒼龍洞在倚屏峰山半,燒香亭北。自此至洞,登陟石 磴,不通肩輿。洞門崖壁削立,下臨深溪,山僧近作木 梯十餘丈,於是遊人始免攀援林木之勞。洞深莫測, 始行百餘步,俯身乃可過,既而可立。行復百餘步,匍 匐而入,蓋若洞門重重然也。行愈深,寒氣愈逼,人行 必藉燭,夏必披裘。其深數里,仰有穴,穹窿上通,傍有」 小洞如瓮口,洞中杳黑。又百餘步有溪橫洞東流至 此,不可往矣。昔有人強往窮之,遂不復出。山僧懼遊 客復有然者,以石塞之。每值歲旱,取溪水禱之,多應, 有病者飲之即愈。

雙峰闕兩峰聳起,如門闕狀。中有路,上通菩薩洞。 菩薩洞,天平山最險處也,在龍洞東北四里餘,遊人 攀蘿引索,緣石僅能登之。洞中石乳自滴成菩薩形。 後有泉,名「菩薩泉」,極甘冷。

「冷風門」,菩薩洞東山上石門,遊人愛其風清冷,因名。

右自「明教禪院」 渡「迎仙橋」 ,可尋之景。

玉泉山玉泉谷,在天平山呂谷南五里,山因「谷」得名。 山在天平山步虛壇南,一峰高起者是也。

廣濟院在玉泉山南。

「望仙峰」在廣濟院西北,乃院之主峰也。

「朝霞峰」在望仙峰南。

環碧亭在廣濟院前溪東北。

「甘露溪」環碧亭南,溪旁綠竹幽森,有小徑,上通澤陽 谷。

滴乳泉:在甘露溪上。泉水亦流入甘露溪。

迎露峰,在滴乳泉上。上平如掌,故曰「迎露。」

澤陽谷,在玉泉谷南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