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礦山、柏山、礪山、樓兒山, 語俱同《府志》。

褲山在縣北三十五里。《圖經》云:「周迴三十里,高二里 一百五十步。」《水經注》云:「林慮山北有褲山。」即此也。 雞冠砦,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元至正十七年,僧洪泉 來避兵,免於難。

按林之山,西曰黃華,曰天平,曰玉泉,西南曰谼峪,曰棲霞,西北曰魯班門,曰倚陽,總為「隆慮山」 ,隨地而異名者也。皆太行之支山也。班門之西北曰寶泉,又北曰大頭,玉泉之西南曰紫團,皆太行山也。縣東南北諸山,又隆慮山之支派也。

林慮山部藝文一

《遊天平山記》
宋·柳開

至道元年,開寓湯陰。未幾,桂林僧惟深者自五臺山 歸,惠然見過曰:「昔公守桂林,常與公論衡嶽山水之 秀,為湖嶺勝絕。今惟深自上黨入於相州,至林慮,過 天平山明教院,尋幽窮勝,縱觀泉石,過衡嶽遠甚。」予 矍然曰:「予從先御史居湯陰二年,湯陰與林慮接境, 平居未嘗有言者。今師詔我,是將以我為魏人,而且 欲佞予耶?」越明日,惟深告辭。予因留惟深曰:「前言果 不妄,敢同遊乎?」惟深曰:「諾。」初自馬嶺入龍山,小徑崎 嶇,有倦意。又數里入龍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蒼翠,遶 觀俯覽,遂忘箠轡之勞。翊日飯於林慮亭,午抵桃林 村,乃山麓也。泉聲夾道,怪石奇花,不可勝數。山回轉 平地數尋,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覺日將晡,憩環翠亭, 四顧氣象瀟灑,恍然疑在物外。留連徐步,薄暮至明 教院,夜宿於連雲閣。明旦,惟深約寺僧契圓從予遊。 東過通勝橋,至蒼龍洞,又至菩薩洞,下而南觀長老 巖、水簾亭,周行巖徑,下瞰白龍潭而歸。翊日,西遊長 老庵上,觀珍珠泉,穿舞獸石,休於道者庵下,至於忘 歸橋。由澗而轉,至於崑閬溪,仙人獻花臺。出九曲灘 南,會於白龍潭。捫蘿西山,沿候樵徑,望風雲谷而歸。 明日,契圓煮黃精、蒼術苗,請予飯於佛殿之北。回望 峰巒,秀若圍屏。契圓曰:「居艮而首出者,倚屏峰也。」予 曰:「諸峰大率如圍屏,何獨此峰得名?」契圓曰:「大峰之 名有六,小峰之名有五,著名已久,皆先師之傳。」又其 西二峰,一曰紫霄峰,上有秀士壁。次曰羅漢峰,上有 居士壁,以其所肖得名也。又六峰之外,其南隱然者, 士民呼為「撲豬嶺。」又其次曰熨斗峰,諸峰皆於茂林 喬松間拔出石壁數千尺,回環連接,嶄岩峭崒,雖善 工亦不可圖畫。予留觀凡五日不欲去,始知惟深之 言不妄。又嗟數年之間,居處相去方百里「之遠,絕勝 之景,耳所不聞。對惟深,誠有愧色。明日將去,惟深契 圓固」請予留題。予懼景勝而才不敵,不敢形於吟詠, 因述數日之間所見云。

《遊天平山記跋》
韓琦

林慮。天平山者,天下絕勝之境也。山有僧院曰明教 琦,三來守相,欲一觀而未得。每僚屬出按縣,與夫過 客之好事者,悉能往而遊焉,回必大詫。余曰:「是實雄 偉秀拔,不可圖畫,雖東南諸山素有名者,皆所不及。」 今姪壻柳才者,即今宋朝大儒仲塗之孫也。余嘗得 公所撰《天平山記》於才家,見所敘遊覽之勝,凡山之 「諸峰,巖洞、潭谷、澗溪、泉石」之名,無不具載而聞。今所 稱,類多與公所記改易不同。於是余益欲往周訪其 實,續為說以明之。而院之主僧知因者得美石,欲先 以仲塗公之文刻而傳之,故余未克如其志。噫!公之 此文不傳久矣,非余得於其家,而因師之勤,是必沉 鬱而不顯。柳公之文,固有神物所護,使卒能傳之也 耶。

《五松亭記》
金·王庭筠

林慮,西山橫絕百里,隱然猶臥龍。谼峪為首,天平為 脊,黃華為脅,魯班門為尾,迤邐而北去。退而望之,半 天壁峙,疑若無路,蓋窮操其肺腑,益深而益奇。黃華 之佛祠,天平之道宮,今為墟矣。惟谼峪寶巖寺為獨 完。寺創於高齊天保初,至本朝泰定中,寶公革為禪 居,鐘鼓清新,林泉改色,始為天下聞寺。李輔之丞此 邑也,初入寺,愛之不能歸,久之嘆曰:「寺固美矣,然樹 林蒙密,屋宇敝虧,而遊目騁懷者有所未盡,必卻當 得其全。」遂絕溪而南,陟南山而東,下臨斷壑,有平地 數尋,若壇址然,喬松五章挺立其側。山僧曰:「此地名 五松亭,舊矣,而實未嘗有亭焉。豈前人欲有為而未 遑者歟?其或者有所待歟?」輔之笑曰:「此留以遺我也。」 於是經之營之。未幾,簷桷翼然,出於蒼髯之間,亭則 維新,名則仍舊。戊申之春,庭筠嘗一到亭上。其東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