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領軍峪去縣東八里,今為雙槐樹。昔楚圍滎陽益急, 將軍紀信請誑楚乘王車。《黃屋左纛》曰:「食盡,漢王降。」 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去。項羽怒,燒殺紀 信於此。

揚輝峪,去縣東北九里。漢王軍廣武,就敖倉食,楚亦 軍廣武,與漢相拒,即此。

桃花峪去縣東北十四里,夾岸多桃林。春三月,花隨 風轉,遊人為之目眩。

東水峪去縣正北十五里。有「銀山寺遺蹟。」

西水峪去縣正北十五里,有「金山寺遺蹟。」

詔下峪去縣西北二十里。韓信東定齊地,使人西言 於漢王曰:「齊偽詐多變,請為假王以鎮之。」時漢王與 楚拒廣武間,因遣張良操璧奉詔往,立為真齊王,故 土人相傳為詔下峪。

石榴峪去縣東北二十里。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 安石榴,歸植於此河陰。石榴味甘而色紅且巨,由其 種異也。今有一株盈抱者,相傳為張騫時故物。《舊志》 云:「張騫入斗牛宮,仙女贈花植此。」

牛口峪在敖山之陰。竇建德身被重創,竄峪中墜馬, 楊武威擒獲之,至今澗水尚皆紅色,上有「建德孤城」, 并建德塚在焉。

骨頭峪,去縣西北二十三里。峪崖崩,獲骨焉,形與常 異,峪以是名,俗傳奡,故葬此。

運斗峪去縣西北二十一里,張子房觀星望氣處,上 有「運斗臺。」

風口峪,去縣西北十五里,兩崖萬竅磊砢,時聞怒號 聲。遊人入峪不數武,風泠然拂自衣袖間。

丁家峪去縣西北十五里,幽巖秀谷,為古丁半府所 居,因名焉。

官莊峪在廣武山陰。瀕河處層巒疊嶂,錯綜參差,而 中實杳然以深,廓而有容。外濱大河,每隆冬沍寒時, 水澤腹堅,惟此不凍。可通舟楫。凡往來急遞使,多問 津於此。

廣智峪,去縣東北十三里。漢楚拒廣武,兩軍相遇於 此,羽遙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徒以吾兩人,願與 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父子為也。」漢王答云:「吾 寧鬥智不鬥力。」峪由是得名。

陵當峪去縣北十六里。相傳王陵當此,故名。

龍潭峪:蓋河流激射處,波折瀠洄,舟多覆溺。舟人畏 而疑之,遂以名峪。

柵營峪,去縣西北十五里。漢王拒楚,故壘在焉。循峪 而北,桃榴掩映,春夏間,紅艷滿溪。

鴻溝,距縣東北十二里,一名廣武澗。其溝自南抵北, 直衝廣武,而山砉然處左右間,楚漢以此分東西焉。 《戰國策》:蘇秦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即此。 《古蹟》:囂城在縣西北二十里許,今東西兩倉頭之上。 商仲丁因亳都有河患,自亳遷都於此。時藍兵為寇, 仲丁據險遏之。《綱鑑註》曰:「在河南開封府河陰縣,即 敖」倉是也。今其地瓦礫尚存。

敖倉,去邑城西北二十里。山本名敖,秦置倉其上,會 天下粟轉輸於此,故名敖倉。《綱鑑註》曰:「在河陰縣,今 東西倉頭」,即倉東西城也。史稱「漢軍築甬道以取敖 倉粟」,即此。

漢王城在縣東北西廣武山上。先是,楚大司馬曹咎 守成皋,項王令謹守勿戰。漢數挑戰,楚軍不出,使人 辱之。咎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 得楚寶貨。及漢王自修武引兵渡河,復取成皋西廣 武,築城其地以拒楚。今其城址尚存。

楚王城,在縣東廣武太公頂上。時項羽聞成皋破漢 軍廣武,亦引兵軍廣武,築城拒漢。

太公臺在楚王城內。先是睢水之敗,漢王乘大風與 數十騎遁去。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 楚軍,執之。項王常置軍中為質。至是楚患食少,築臺 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今臺基尚在。」

子房城在漢王城西。韓人張良,字子房,雖未特將時 從漢王為畫策臣。時漢王軍廣武,為良置城,良乘夜 無人聲,自理《洞簫》,隱喻楚軍以家人父子之樂,爭戰 鋒鏑之危。自是楚軍皆思東歸,而楚王之勢孤矣。 建德城,在牛口峪東山上。

寺觀紫雲宮在廣武山飛龍頂之巔。東南視邑治,如 几案間物。「舊傳明嘉靖三十年十二月之望,時在午, 祥雲突起,煙霧間如有元天上帝像,劍旗晶瑩,龜蛇 盤互,土人肖其像,為宮於此。」今按其地,溝口兩岸對 峙一線中,通勢屈曲,都無雷同。相行數里,坐靈宮殿 側,仰望東山絕巘,則南岸宮殿也。數武而前,門戶層 折,遊人應接不暇。頃見樓臺縹緲,中為真武大殿,而 三清殿及金闕至尊迤𨓦在後焉。折而東,廣生祠踞 其左。其東山上,蓋泰山行宮也。西為三元殿,殿前則 火神廟居之。自此歷磴道而升西王母洞之上為壽 極亭。又上為聖公聖母洞,鐘鼓樓環列左右。上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