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71

此頁尚未校對

按《山海經。中山經》。「敏山又東三十里曰大騩之山。」音歸 其陰多鐵,美玉青堊。有草焉,其狀如蓍而毛,青華而 白實,其名曰「𦵧」,服之不夭,可以為腹病。今滎陽密 縣有大騩山,騩因溝水所出為治也。一作「已。」

《聲匈》之山又東五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陽多赤金,其 陰多砥石。」

按:《漢書地理志》,「河南郡,密。」故國有大騩山,潩水所 出,南至臨潁入潁。師古曰:「此密即《春秋》僖六年圍新 密者也,蓋鄭地。」騩音隗,潩音翼,又音昌力反。

按:《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密有大騩山。」《山海經》曰: 「大騩之山,其陰多鐵,多美堊。有草焉,狀如蓍而毛,青 華而白實,其名曰𦵧,服者不夭。」 按《水經》,潩水出河南密縣大騩山。大騩,即具茨山 也。黃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圖于黃蓋 童子,即是山也。「溪水。」疑作潩水出其阿而流為陂,俗謂之 「玉女池。」

按:《隋書地理志》,「滎陽郡新鄭。」有大騩山。

按《路史·前紀》:大騩氏見於南密,或曰泰塊。昔者黃帝 訪泰塊於具茨,一曰大隗,蓋設於無垓坫之宇,而臺 𥳑以游泰清者。後有隗氏、大隗氏。河南密縣有泰 騩山。《記》謂大騩氏之居即具茨也。《中山經》「次七敏山 之東三十里大騩山。」又「次十一有大騩山。」注:「滎陽密 縣大騩山也,即具茨。」今在許之陽翟。《集韻》具。「山」一 作「次。」詳《黃帝紀》。言歸大騩,即《大騩氏。 後紀》:「黃帝訪大恢於具茨。」「大恢」,即大騩也。「具茨」即 今大騩山,在陽翟,一曰泰塊。司馬云:「在滎陽密東。」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具茨山,在開封府新鄭縣,黃帝 登具茨,受神芝圖於黃蓋童子,即此。上有軒轅避暑 洞。」

按《河南通志山川》:「具茨山在新鄭縣西南四十里,一 名大隗山,《山海經》謂之大騩山。」又《水經注》:「黃帝登具 茨之山,升于洪隄上,受神芝圖于黃蓋童子。」即是山 也。潩水出其阿而流為陂,俗謂之玉女池。今其山有 軒轅避暑洞。又其巔有風后嶺,下有白龍湫,每旱禱 雨輒應。

按《開封府志山川》,「具茨山」語同《通志》。

大鴻寨山,禹州東北四十里,即具茨之別峰,與密縣 新鄭相錯,昔黃帝臣大鴻氏屯兵于此,故名。

按《新鄭縣志山川》:「大隗山一名具茨,在縣西南四十 里。」《山海經》為大騩山。《水經注》云:「黃帝登此山,升於洪 堤,受神芝,圖於黃蓋童子。」

白龍湫在大隗山,禱雨輒應。

避暑洞,在大隗山畔。世傳黃帝避暑於此。

《古蹟》「御花園在大隗山畔,相傳為黃帝種花處,未詳。 今石垣略存。」

祠廟軒轅廟在縣西大隗山巔,今廢。

《寺觀》古禪寺在縣西大隗山南麓。

水月寺在大隗山前。

「南崖宮」,在大隗山,祀黃帝、岐伯、雷公。

名景「大《隗晴嵐》」

按《禹州志山川》:「具茨山在郡北四十里,一名大隗山。」 《水經注》:「黃帝登此,升于洪隄,受神芝圖於黃蓋童子。」 今其山有軒轅避暑洞。

墳墓宋楊文公億墓,在具茨山下大隗鄉永安里。 明馬端肅文升墓,在郡北十五里具茨山麓,敕修, 名景大隗層巒舊《志》:在郡北四十里,遠望之峰巒層 出。

按《密縣志山川》:大騩山。《山海經》:「次七敏山之東三十 里,大騩山。」注:「滎陽密縣之大騩山,即具茨,大騩真人 居之。」

潩水一名魯姑河,一名清流河。《水經》:出河南密縣大 騩山。注:「大騩山,即具茨也。」

具茨山部藝文

《具茨山》
明·阮漢聞

茲山盤鄭郊,絡繹連嵩門。西南開黛色,曖曖迎朝暾。 幽巖隱洞壑,陽嶂資陵園。冥濛翠微表,灑落瀵泉歕。 雲端攢秀崿,林際窺仙源。上古有真人,身晦道彌尊。 肇來軒后駕,虛心求至言。鼎成御飛龍,邅迴升閬崑。 往牒信可稽,遺墟無復存。惟有桑榆日,嚮夕照秋原。

《大隗鎮》
前人

「穰穰隗山前,煙火千家聚。東引原圃區,西指轘轅路。 耕鑿資食飲,頗存上世風。雞犬聞比屋,為市當日中, 所市伊何物?榛棗兼粱菽。或以實籩豆,或以炊饘粥。 秉耒凌晨出,荷鋤暮夜歸。田作不知勞,卒歲樂無饑。 我友厭城喧,御母來居此。家承北阮貧,德類《亢倉》子。 著述從所好,巾帶亦隨時。身既稱隱矣,焉用更文之。」 生耳聆是言,咥然發一笑。斤斤致尸祝,何敢同塵調。 黃公壚有酒,漁父包有魚。沉醉形神親,寧復顧其餘。

《大隗層巒》
徐明善

碧嶂濛濛翠欲流,雨收石溜瀉林丘。日光冷射層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