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五十五卷目錄

 嵩山部彙考一

  圖

  考

山川典第五十五卷

嵩山部彙考一

中嶽嵩山

《書》曰:外方,《詩》曰:「崧高」,《爾雅》曰:「中嶽」,《史記》曰:「太室」,《漢書》 曰:「崇高」,要皆一山也。其山在今河南省河南府登封 縣北五里,於天地為正中,歷代皆有敕祭。

中嶽嵩山圖

中嶽嵩山圖

按《書經夏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四山 相連」,東南在豫州界。《正義》曰:嵩高山在潁川嵩高 縣,古文以為「外方山。」

按《詩經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 甫及申。」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嶽,四嶽也。「東嶽岱, 南嶽衡,西嶽華,北嶽恆。」堯之時,姜氏為四伯,主四嶽 之祀,述諸侯之職,於周則「有甫」、「有申」、「有齊」、有許也。駿, 大,極,至也。嶽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正義 曰:崧者,山形竦然,故為高貌。劉熙《釋名》云:「崧,竦也,亦 高稱也。山大而高曰崧」,《釋山》文。李巡曰:「高大曰崧。」郭 璞曰:「今中岳嵩高山。蓋依此名。」是也。

按《爾雅釋山》。「山大而高崧。」今「中嶽嵩高山」,蓋依此 名。《詩·大雅》云:「崧高維嶽。」毛傳云:「崧,高貌。」《釋名》云:「崧, 竦也,亦高稱也。」李巡曰:「高大曰崧。」此則山高大者自 名崧,本不指中嶽。今之中嶽名嵩高,或取此文以立 名乎?無正文,故云「蓋」以疑之。

嵩高為《中嶽》。「大室」山也。按《山海經》云:半石山東 五十里曰少室山,又東三十里曰泰室山。郭註云:「即 中嶽嵩高山也,今在陽城縣西。」戴延之《西征記》云:「其 山東謂之大室,西謂之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總名 也,以其下各有室焉,故謂之室。」是也。

按《山海經·中山經》:「凡縞羝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 陽華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嶽在其中,以六月 祭之,如諸嶽之祠法,則天下安寧。」《六月》,亦歲之中。 釋義中嶽,嵩山也。祭嵩而以六月,郭氏所謂「亦歲之中」 是也。

「放皋之山。」又東五十七里,曰大。之山,多㻬琈之玉, 多麋玉。有草焉,其狀葉如榆,方莖而蒼傷,其名曰「牛 傷」,其根蒼文,服者不厥,可以禦兵。其陽狂水出焉,西 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龜,食者無大疾,可以已 腫。今吳興陽羨縣有君山,山上有池,水中有三足 六眼龜鱉,龜三足者名賁。

又東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 丈餘,赤葉赤華,華而不實,其名曰「嘉榮」,服之者不霆。 《來需》之水出於其陽,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鯩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