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羊腸蟠道三十六迴,《開山圖》謂之仇夷,所謂積石嵯 峨,嶔岑隱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頃,煮土成鹽,因以百 頃為號。山上豐水泉,所謂清泉湧沸,潤氣上流者也。 漢武帝元鼎六年開以為武都郡。天池大澤在西,故 都為目矣。王莽更名樂平郡,縣曰循虜縣。常璩,范曄 云:「郡居河池,一名仇池,池方百頃。」即指此也。左右悉 白馬氐矣。漢獻帝建安中,有天水氐楊騰者,世居隴 右,為氐大帥。子駒勇健多計,徙居仇池。魏拜為百頃 氐王。

按《太平御覽地部》:「仇池山,上廣百頃,地平如砥,其南 北有山路,東西絕壁百仞,上有數萬家,一人守道,萬 夫莫何,山勢自然有樓櫓卻敵之狀,東西二門,盤道 可七里,上有圍阜泉源,《史記》謂秦得百二之固也。西 晉末,為氐陽茂搜所據,於山上立宮室囷倉,皆為板 屋,乃氐之所理於此,今謂之洛谷道是也。」《秦州記》曰: 「仇池山,本名仇維山,形似覆臺,上廣百頃,下周數十 里,高二十餘里,壁立千仞,自然樓櫓卻敵,分置均調, 竦起數丈,有如人力也。」

按:《方輿勝覽》,利州西路同慶府,仇池山在郡西百里。 《寰宇記》:在今成州上祿縣。其山萬峰相向,山勢自利 州東西二門盤道可七里,《史記》所謂「秦得百二之固」 也。《元和志》載《宋書氐胡傳》云:「仇池地方百頃,四面陡 絕,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腸盤道三十六回,山上豐 水泉,煮土成鹽。」范曄《後漢書》:「河池方百頃,左右皆白」 馬氐矣。許靖過仇池。樹下有碑。靖一覽無遺。故杜詩 云。「讀記憶仇池。」謂此也。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仇池山。在成縣。上有池似覆壺。 有瀑布。望之如舒素。」

按《三才圖會·仇池山圖考》:「仇池山在鞏昌府成縣西 一百里。《寰宇記》:『在成州上祿縣。其山高峰萬仞,自利 州來,其東西二門盤道可七里』。」

按《陝西通志山川攷》:「仇池山在鞏昌府西和縣南一 百里,林木繁茂,四壁峭絕,自然有樓櫓卻敵狀,即晉 楊難當所據處。」

仇池山部藝文一

《仇池山記》
明·何景明

仇池,方百頃,陡絕高平,羊腸盤道,三十六回。山上有 豐水泉,煮土成鹽。范曄《後漢書》:「河池方百頃,左右皆 曰白馬氐。」麥積山在鞏昌府秦州東南八十里,去舊 天水縣東百里,狀如麥積,為秦地林泉之冠,上有姚 秦所建瑞應寺。山之北曰鵰巢谷,有隗囂避暑宮,對 面瀑布瀉出蒼崖間,又有魏乞弗後墓。鎖林峽在臨 洮府城南六十里,曰史家灣,洮水所經。會灣之右即 南山麓路引一線芽麓入峽,峽之阻,諸峰聳峭,兩崖 懸絕,故山道狹隘,林木鬱森,四封固蔽,而無所通,故 曰「鎖。」其桃源自蕃疊戍界,與岷江分派。江東行者,北 經岷州,穿鐵城旋入萬山間,陵波盤渦,倒山堙谷而 來,遂受吞此峽。適一登臨,則衝波騰浪,激盪險壯,突 出峽口,滔滔巨野,逼府城而去。龍門山在舊大安軍 城五里,去今沔縣南六十里。官道之旁,懸壁環合,上 透碧虛,中敞大洞,下漱清泉,宛然天造。水簾懸夏,冰 柱凝冬。宋文潞公、宋景文、趙清獻公、王素、韓絳、呂況、 呂公弼、呂大防,皆有留題。行三里,又有後洞。蘇元老 《龍洞記》:「自利至興,行五百里,幾半蜀道。而巖洞之可 喜,首莫如龍洞。重簷廈屋,深不可測。」

仇池山部藝文二

《仇池》
唐·杜甫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賀蘭山部彙考

寧夏之賀蘭山

山名「賀蘭」,本北人以形稱之也。其山在今陝西寧夏 衛城西六十里,盤踞數州,延亙五百餘里,蓋一帶邊 方皆倚以為固云。

按:宋程大昌《北邊備對》:「賀蘭山在靈州保靖縣,山有 林木青白,望如駮馬,北人呼駮馬為賀蘭。」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賀蘭山在寧夏衛城西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