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近嶽西北峰,為毛女峰,為壺公石室,為太極總仙洞, 為洞元石室,為肥𧔥穴,為筭場,為蘆花池。 近嶽東北,為雲臺峰,為試鑿穴,為長春石室。

《嶽中名》峰,「為上方,為西元門,為西元洞,為極真洞天, 為中方,為白雲峰,為甕肚峰,為駕鶴軒。」

近嶽峰為灝天峰,為松檜峰,為玉柱峰,為「玉秀峰。」 嶽迤東為王、刁三洞,為文仙谷。

又東為碧雲洞,為碧雲溪,為黃神谷,為牛心谷。 《嶽》迤西為仙谷,為車箱潭,為修羊公石榻。

又西南為桃谷,為甕谷,為竹谷,為羅敷山,為大敷谷。 又西南為華陽藪。

少華山東連太華,山峰稍低,故曰少華。入關者自華 嶽過瞻巍聳,未嘗不歎其為嶽鎮之雄。及西遵少華 諸峰而覽也,則神秀屏障之設,又未嘗不愛其為勝 絕之區。昔唐昭宗幸華州,歸長安,封少華山神為佑 順侯,房鄴有《少華山佑順侯碑頌》。張衡《西京賦》云:「綴 以二華。」謂太華、少華也。少華在華山西,少華山一帶 峰巒東西本聯絡一山,無異陘別甗也,乃昔人猶各 命山峰之名,今姑從之。

按《山海經》,「太華山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 言太華為西方靈灝之氣,其翠秀鍾凝乎芙蓉,毓萃於支冢,雖群巘疊起,連峰突兀,則太華之餘氣也。其實總為一山,而必以輔者拱太華,故曰小華也。考《舜典》,「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嶽。」 亦如東巡之禮。而封太華,禪小華,禮固有然亦猶之封泰山而禪云亭也。再按《通鑑》,宋神宗熙寧五年九月,少華山崩。文彥博有「傷國體,歛民怨,致華山崩」 之說,蓋崩者即阜頭峰也。後人指阜頭峰西南一小峰,名之曰小華山,即今之所謂少華山是也。崒嵂聳秀,僅關風氣云爾,無奈左道者,於明萬曆間,始鑿峰巔,刱建玉皇廟。少華神唐封佑順侯,阜頭峰神宋封顯應侯,名雖有二,其實一神也。玉皇何帝,而臨斯乎?夫以玉皇而臨《少華》,不猶天子九五之尊,而褻以令尹百里之位耶?巔已鑿矣,氣運漸壞,昔有議補其闕者,後遂寢其事。今郡守蒲坂馮公,命諸生張綸、姬景、劉遇奇,伐石砌臺,告厥成功焉。

《古蹟考》:「小華西峰有秦皇觀基,唐建浮圖鎮風有大 唐上元五年七月十五日銀青光祿大夫、檢校華州 刺史、上柱國、襄邑縣開國子駙馬都尉喬師望題銘。」 至宋復建元天上帝廟,廟後塔基尚存,今譌為唐郭 駙馬墓。

按《華陰縣志山川考》:「縣之東南四十里曰禁坑,今曰 禁谷,以其盜關者必由之途,禁人往來,榷其征稅。有 水逕,下通洛入潼水。其西十里曰松果之山,有佛頭 崖,雲覆其巔輒雨。三十里抵縣界,為襄鄧便道。」《水經 注》:「有灌水,出松果之上,即今潼谷。水北流經衛城蝎 子山入河,古稱潼亭、潼津」皆因此。西曰水谷,又西曰 靈谷,酈道元以為「泥泉水出焉。」今近水谷下有泉,水 濁而赤,由小月溝、金盆寨過弔橋,西北注於渭。又西 為留翎巑,一曰朝陽山,端正嵯峨,有大郎廟。下二泉, 禱雨多應,世傳葬伯起大鳥落羽於此,故名。又西曰 蒲谷澗,其水北流,稍西北轉,稱曰沙渠水,北入清河, 達於謂。澗東有關王城,俗傳雲長養「瘡於此者,非。」或 曰:「觀德王城近之。」又西為秦倉谷,產藥物,即楊儼隱 處。又西為竇谷山,曰朝來,取朝華義洞。曰王刁三洞, 乃王遙隱處。其水西北流,曰小澗,自城南入長澗河。 又西曰黃神谷,真人黃蘆子隱居之所。谷口有黃龍 潭,旱則禱焉。宋封廣潤侯。下多水,磨崖上饒。治平、熙 寧間,遊人題名。元符中有「邵伯溫同遊」字,蓋宋時為 真君觀,朝使祈報多在此,址,廢碑存。其水西北流,俗 曰大澗,南入長澗河。又西為牛心谷,乃楊震教授生 徒處。又西曰文仙谷,為呂真君修道處。又西即太華 山。山層雲秀,二泉合流,雨過滂湃,洪津泛灑,挂溜騰 虛,直瀉山下出谷始西北流,過朝元洞,循長城而北 注為王家河,過縣西門外為西河,西轉北折而東流 為清河,東三十里至貟莊入于渭。又西為仙谷,谷內 十里有車箱潭,宋仁宗每歲遣使投玉簡于此。崇寧 二年,封豐潤侯,為第七水府,禱多應。其水出谷,西北 流過潭谷利在坊車遞北,經縣十里長城橋,東北流 至土落方入于渭。又西為好漢山,以山勢雄壯得名。 又西為甕谷,谷口環抱如甕,為商、洛經道,道險惡,前 令王時雍修治之。入谷十里,為吳王墓。四十里至甕 嶺,東轉為華陽川,即古華陽藪也。《呂氏春秋九藪》之 一。七十里至秦山界,其水曰「黃酸之水」,南出升山,北 至于渠頭,東流過頁橋,合於仙谷水。又西為桃谷,以 多桃得名。入谷八里,張果曬經處。嶺西為竹谷,云果 竹園,未詳所是。又有天台山,總附會也。又西為羅敷 谷,一曰大敷谷,別于小敷谷也。入谷三里為百索潭, 十里為相公嶺,二十里為鹿圈觀,觀傍為撾鼓潭。其 谷受秦嶺以北東西諸水,以故其水最大,沙衝民田。 經敷水鎮東北,逶蛇至灘子里入渭。敷水之西,相傳